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说课稿 >>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2-28


 《我爱这土地》 
                                   曾婧莉 

   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它在九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一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称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 教学理念 
情感自我体验,唤起爱学 
开放自主合作,培养会学 
联想探索实践,鼓励善学 
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课程标准”中“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要求。 

二、 教材研究 
1、课文简介: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作于1938年11月。诗的第一节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诗中写实和象征交织,描绘了土地、河流、风、黎明,暴风雨等一系列内涵丰富,鲜明意象来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是本诗名句。 
2、教材地位及作用 
《我爱这土地》一诗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课的内容。作为初三的最后一册语文书,它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的作用:既是对初中知识的总结,归纳,直面中考;又是对高中知识的承接。 
面对去年中考的改革,出现修改病句和文言朗读节奏的两个新题型,我们应及时适当的对教授内容进行调整,补充必要的语法知识。近几年来,初中语法教学淡化甚至零化,不仅造成初,高中教学出现大断层,也使学生面对英语大量的语法无所适从。我们的学生这方面问题尤为突出,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这套教材做好这个衔接工作。 
   另外,高一第一册第一单元为诗歌单元,应初步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3、 教学设想: 
 《我爱这土地》作为诗歌单元的首篇,又是名篇,应重点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品,解读作品,边学习边体会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总结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教读本课,应充分注重朗读训练,规范学生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和停顿,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成就(目的:扩充文学基础知识) 
方法:组合学生课下搜集材料,教师适当补充 
2、写作背景简介(重点) 
目的:便于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迅速把握主题    
方法:组织学生课下搜集的有关抗日战争的影象材料,创设课前爱国情境 
3、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重点、难点)     
目的:提高诗歌理解能力   
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理解文中意象  
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把握诗歌的主题。(难点) 
目的:学习朗诵方法,培养爱国情感 
方法:教师指导朗诵,学生练习朗读 
4、能力目标  
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 
目的:在精彩赏析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陶冶性情。 
方法:采用整体感知、揣摩诗句、扩展评价 
5、德育目标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侧重于朗读,在此基础上深刻体会作者的感情; 
第二课时把握意象,学习象征手法,欣赏诗歌凝练的语言。 
五、教学方法 
 1.诵读法 : 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  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情境导入 
有关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影片中日本鬼子被打得晕头转向,看了真让人精神振奋。电视剧《烈火金刚》,影片中日本侵略者的残忍行为真让人痛恨不已。作为中国人,我们一定要了解历史,记住历史,无论它是光荣的,还是屈辱的。抗日战争虽然带给中国人民巨大灾难,但同时它也是一段反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历史。(生活在和平年代养尊处优环境中的学生做到读诗悟情,把诗人那种特殊的内涵极其复杂的情感理解深刻却并非易事,这些音像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形象感受诗人特殊的写作背景。) 
2、作者及背景简介 
1938年抗战初期,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他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诗歌《我爱这土地》。(再次强化特殊背景,加强爱国氛围) 
3、听录音,初步感知情                                                诗人借土地抒发自己对处于日本铁蹄蹂躏下祖国深沉的爱和为国献身的热情。 这个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在诗歌中叫意象。 
4、有感情的朗读 
朗读指导 
重读:能鲜明表达诗人情感的词  因此,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意象土地应重  读。 
试读,表重读 
朗读节奏 
关联词后  如:“假如”后停顿 
学生标节奏,试读 
主谓之间 ,谓宾之间要停顿 
语法知识补充:句子成分(帮助学生掌握停顿方法) 
学生自读,试划分 
这一步主要采用学生自读+教师点拨的方法,从而在理论上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扩展:文言文的朗读节奏与此基本相同。课下试着划分。 
5、跟读录音,再次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6、朗读小擂台 
重点设计这个活动和比赛,促使学生竞争,并通过竞争掌握知识,切实感悟对祖国的挚爱之情,真正提高感悟、理解、表达、运用等实际能力,完成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达到学一会十的水平和升华感情的目的。 
7、作业设计 
进入角色,以诗人的身份,第一人称的角度写一篇创作感受,最终落实体会诗人感情的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使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 
1、优秀作业展示,用学生自身感悟把握文章主题 
2、紧扣“土地”,师生赏析诗歌 
学生有感情齐读,提出自己的疑难。 
老师进行汇总,按顺序分条列在黑板上。 
分组讨论解决,发挥学生主动性,老师巡回提示,了解解决情况。(十分钟) 
对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找代表自行解决。如:意象的象征义,结合背景显而易见。 
稍有难度的,老师专门提出来,重点讲解。如:鸟这抒情形象的选择 
3、语言赏析 
让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来感悟和体验,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注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板书设计 
鸟——歌唱——土地 
我——热爱——祖国      
小结:对于初三的学生而言,把握课文的大意并不会很难,《我爱这土地》诗也明白易懂。因此,我设计的教学过程,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设身处地用“心”去读、去品味、去联想和想象诗中的意境,去感悟、探究诗歌中所深蓄的情感及意义,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及审美情趣。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我爱这土地》ppt课件(25页)2
《我爱这土地》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我爱这土地》ppt课件(26页)2
《我爱这土地》思维导图、板书设计(5张)
《我爱这土地》知识点总结
《我爱这土地》同步练习3
艾青《煤的对话》阅读练习及答案
《我爱这土地》同步练习2
《我爱这土地》知识点
《我爱这土地》ppt课件(内含素材)
《南京大屠杀》介绍视频素材
艾青视频介绍素材
我爱这土地拓展:艾青诗选
《我爱这土地》视频朗读
《我爱这土地》pptx课件(21页)2
《我爱这土地》ppt课件(18页)
《我爱这土地》mp3音频朗诵(女声)2
《我爱这土地》基础练习
《我爱这土地》提高阅读练习
《我爱这土地》pptx课件(20页)2
《我爱这土地》ppt课件(25页)
《我爱这土地》ppt课件(19页)2
《我爱这土地》ppt课件(17页)2
《我爱这土地》pptx课件(21页)
《我爱这土地》ppt课件(28页)
《我爱这土地》ppt课件(11页)
《假如我是一只鸟》音频朗读
《我爱这土地》ppt课件(39页)
《我爱这土地》ppt课件(16页)
艾青《我的思念是圆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礁石》阅读练习及答案
《我爱这土地》拓展阅读练习
《我爱这土地》ppt课件(22页)
《我爱这土地》pptx课件(16页)
《我爱这土地》ppt课件(21页)
《我爱这土地》pptx课件(20页)
《我爱这土地》ppt课件(40页)
《我爱这土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我爱这土地》ppt课件(15页)4
《我爱这土地》教案14
《我爱这土地》ppt课件(20页)4
《我爱这土地》ppt课件(17页)含音频
诗两首之《我爱这土地》导学案4
《我爱这土地》ppt课件(26页)
现代诗歌二首《我爱这土地》《乡愁》学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