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训练】
练习四(简答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唐诗过后是宋词
葛兆光
流行歌曲的歌曲流行,但流行的不一定就永垂不朽。要想桩子稳,就要根子深,根子是内功不是花拳绣腿,如果只是“宝贝对不起,不是不爱你”,“要不是有情郎和我分开,我的眼泪不会掉下来”,就会像老让一个人吃甜点最终也会腻一样,再爱吃甜的人也经不起这种过于殷勤的让菜,因为心灵世界并不是只为“甜心”而存在。歌词里要是总出现“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我拿青春赌明天”这类说通不通、似懂不懂的词而没有更含蓄自然的文字,传唱的人再多也只是一笔糊涂账,充其量是歌曲的附庸而不像宋词最终由附庸到蔚为大观。
说实在的,宋词能够成为一代文学的形式,其实还是在文人参与创作之后。过去我们的文学史总是说民间创作对文学有多少多少启发,给文学注入了多少多少新鲜养分,这都不错。不过,在“下贱者最聪明” “劳动人民最懂得文学”的观念中,只注意了“源”而忽略了“流”。任何一种文学样式,想要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标志,没有文化人的参与是不可能的。柳永也罢,晏殊也罢,欧阳修也罢,苏轼也罢,其实都是文化人。文化人的参与创作,意味着一种深邃的文化意识和高度的文化修养对文学样式的渗透和对文学品格的提升,就像把野生的杂花培育成可观赏的花卉和把原生的鲫鱼培育成五彩的金鱼一样。也许有人会引《病梅馆记》来讽刺说这是把朴素自然的文学变成雕琢做作的文学,但是又有哪一种艺术是自生自长、原汁原味的呢?画布上的山水不是真山水,再怎么推重朴素的民间味儿也不能回到“杭哟杭哟”的时代不是?玉不琢不成器嘛,何况作为文学的歌词。
文学需要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深沉的人文精神,没有这内涵和精神只能流于一般的情感宣泄和浅薄的心灵安慰。流行如果是指形式与语言,自然很好,通俗如果是指情感和内涵,那就很糟。没有对人生的真正体验,随你怎么从唐诗宋词那里贩来意象和词语也只是在花裤上打补丁,充其量是点缀,时时会露出那种俗气的底色,没有对语言的真正机智,随你怎么挖空心思也只是在玩狗熊掰棒子的把戏,说到底是矫情,听听就会听出那里面口是心非的虚假。文化品味说来是一个很虚的东西,但缺少它就是让人瞧着俗气;知识储备看上去是一种无关的因素,但没有它就是让人看着浅薄。
诗歌是越来越不景气了,这也难怪,一些故作深沉和故弄玄虚的诗歌好像在那儿有意“自绝于人民”似的,在自我陶醉中画地为牢,那些除了他自己谁也看不懂的诗歌把那一点点有限的感情拧过来拧过去,痛苦得别扭,欢喜得蹊跷,意思九曲十八弯,上气不接下气地用生造的词语拼接了又撕碎,撕碎了又拼接;流行歌曲是越唱越热闹了,倒也必然,可相当多的歌词也好像是在那儿重复来重复去地唱老调,那些浅浅的笑靥和嗲嗲的娇咳加上东拼西凑的词语仿佛要把一滴感情化开变成一大锅浓汤灌进听众的耳朵里,常常不知所云的歌词让不知就里的听众觉得深沉奥妙,让稍有知识的听众觉得莫名其妙。在这个既没有了唐诗又还没等到宋词的时代里,要想留住唐诗的时代,就要使诗歌有点亲切和自然;要想迎接宋词的时代,就要让流行歌曲多一些机智和内涵。随便怎么都行,只要有让人还能感动的东西,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太会被什么无关紧要的东西感动了。
1.第二节中“把野生的杂花培育成可观赏的花卉和把原生的鲫鱼培育成五彩的金鱼”这两个比喻谈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3个字)
2.第四节“既没有了唐诗又还没等到宋词”指的是文学艺术中的哪些现象?(不能超过3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题“唐诗过后是宋词”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不超过6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A.文中“唐诗”喻指诗歌,“宋词”喻指优秀的流行歌曲。
B.文学创作之“源”是民间创作,由于民间创作的极大启发和有力影响,使宋词蔚为大观。
C.流行歌曲的提高要有真正人生体验,如果附庸风雅,终究掩盖不了浅薄和俗气。
D.全文表明了诗歌最终将被流行歌曲所取代的必然趋势。
E.作者认为诗歌和流行歌曲的创作应该具有感人的魅力,从而取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梵高的坟茔(节选)
范 曾
冬天来到了巴黎,寒风料峭,木叶尽脱。顺着塞纳河西北行,便是一片冬天的萧瑟。我们驱车向瓦兹河上的欧维尔城疾驰,去瞻仰我心灵深处的艺术殉道者梵高的遗踪。
梵高这位荷兰籍的天生奇才一百年前来到法兰西后等待他的是贫困与饥饿。梵高一生卖不出一张画,人们也根本不知道梵高,艺术界汪洋大海般的平庸在压抑着他。他曾在一张画上描写了一个最粗糙的木椅,在破烂的藤座上放着他的烟斗和一张纸包的些许烟草,它似乎向我们唱出一首凄凉的身世之歌。艺术既不能提供面包,那就让需要面包的艺术家速朽,而自裁便是最简捷的方式。梵高拿起了手枪,走到萨都的草坪,向心窝射了一枪,他在华贵的建筑前对这不平的社会用生命作一次壮烈的抗议。
梵高过着清白无瑕的生活,他没有金钱的刺激,没有女人的诱惑,没有鲜花的慰藉。当罗丹命丰腴清丽的模特儿们在画室翩然起舞时,当莫提格里昂尼面对着妩媚而慵懒的美女,在画面上把她们的脸“令人愉快地拉长”时,梵高在哪里?他正对着一片平常的农田,一张破旧的靠椅,一双踏遍人间含辛茹苦的皮鞋,画这些巴黎的大师们不屑一顾的事情。在他的画笔下,野地里摘来的向日葵燃烧着一把火,蓝色野花临风摇曳,这哪里是在依物描像?这是在倾诉爱情,但是他的情人却在大地的草木盛衰中,天穹的日星隐耀中。看他画的所有自画像,那眼神没有一幅不咄咄逼人,那其中闪现的光芒有坚毅,有不平,有尊严,充满了对人生的批判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梵高在美术史上的出现确实是一个奇迹。他远离了传统审美的藩篱,以神奇的手法、高妙的色彩、超绝的构图,一扫艺术界的平庸浅薄和乡愿惰性。这种画风一旦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色彩学甚至美学就必须修正,这正是梵高撒向人间的一种永恒的谜。
梵高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今天所有豪华壮丽的画馆,都以一展梵高的杰作为荣。当一幅《没有胡须的梵高》最后以七千一百五十万美金卖出时,举世震惊,欢声雷动。而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
我们来到梵高的坟茔,它坐落在一所极平凡的公墓里,梵高和他心爱的弟弟德奥合葬,两块墓碑,方身圆顶,没有任何纹饰,没有花岗岩的墓室,碑前只有一抔黄土,覆盖着长青的蕃藤。公墓寂然无声,所有体面的、稍微精致的坟茔前都空无一物。然而梵高墓上的碧草却在刺骨寒风中颤动着不屈的生命。堪告慰于九泉梵高之灵的,不是拍卖场的呼啸,而是一束束的鲜花,放在坟茔的四周。这不禁使我想起鲁迅先生的《坟》,总有一些人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
5.为什么说梵高是一位“艺术的殉道者”?阅读第二自然段的有关内容,作出简明的回答。(回答不超过3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提到罗丹和莫提格里昂尼这两位艺术大师的创作情况,这是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是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手法。
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梵高的作品有哪些特点?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用简要的语言归纳。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五自然段说“堪告慰于九泉梵高之灵的,不是拍卖场的呼啸,而是一束束鲜花,放在坟茔的四周。”这句话的意思是梵高坟茔远离城市的喧嚣,他的灵魂可以享受这里的一片宁静与芬芳。
B.文章最后提到“所有体面的、稍微精致的坟茔前都空无一物”,意思是说一个人身前的荣耀不过是过眼烟云,等待他的往往是死后的寂寞,而伟大的艺术家却永远被人铭记和景仰。
C.文章第三自然段说“这种画风一旦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色彩学甚至美学就必须修正。”这句话的意思是:梵高的画风填补了美术史的空白,开辟了色彩学和美学的新领域。
D.古往今来的画家,车载斗量,不可胜计,然而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画自己认为最好的画;第三类则是置好坏于度外,被冥顽不朽之力驱动着画笔作画。梵高属于第二种类型。
E.梵高用自裁的方式来抗击命运固然不值得称道,但他对艺术的执著与真情却给后来的艺术家们带来无尽的启示。
F.梵高死后的荣耀说明真正的艺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就像好酒一样,存放越久,味道越醇。
练习五
一、简答题
1.阅读第三课课文“至于颐和园的长廊,……”一节,试分析其语言的重复与变化的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有些住宅区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耐人寻味,请品味作者通过“孩子哭着找不到家”这一细节传达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运用本课文介绍的观点和知识,谈谈你对所居住城市建筑的评价或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7题。
建筑的阅读(节录)
张抗抗
对于大多数文学家来说,建筑也许常常被作为书来阅读;大的宏伟如《巴黎圣母院》;小的精巧若《醉翁亭记》。读到精彩之处,读到忘形之时,就有了批注。文学家“批”建筑物,便诞生了《阿房宫赋》、《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等传世名篇。于是建筑与文学浑然一体,一并交与读者,阅读由此继续。文学家阅读建筑,在心理和行为上形成与文学的同构。可以说是一种文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在阅读中,我们发现建筑与文学某些相同的或是类似的规律,即便我们还读出了许多不同,但我们已经懂得,建筑与文学拥有一个何等丰富、天然的“共享空间”。
建筑与文学的构思——
我们走进香山饭店,欣赏它赞美它与山林自然和谐、相得益彰的完美构思。当建筑大师面对香山角下这块尚是空白的山坡时,他的头脑在瞬间所滑现的建筑构思,便已奠定了日后这座建筑物的价值。贝聿铭先生曾说自己是一个“因地制宜”派。我理解大意在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的形式只有最恰当地体现出功能的需求,形式才具有耐人寻味的内涵。恰如文学作品的构思,其实,取决于那个说故事的人真正想要说出“这一个”故事而不是“那一个”故事。即使是现代主义文学所强化到极致的“有意味的形式”,形式仍然无法与“意味”完全分解;区别只是在于,当一个新的构思形成的时候,它实际已完成了意味的能指。
建筑与文学的想像——
建筑师和文学家犹如一双眼睛的左眼和右眼,眺望遥远的澳洲美丽的悉尼歌剧院。我们在大师宏伟而奇特的想像面前叹为观止。那被大洋洲湛蓝色的海水映衬着的白色屋顶,如蓝天上悠悠驶过的白帆、或是扇动着翅膀掠过长空的白色巨鸟,激发起我们无尽的想像。想像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生命中的“酶”,因着诗人天马行空的想像力,才会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唱;因着建筑师飘忽无涯的想像,才会产生像古巴比伦“空中花园”那样奇丽的建筑作品,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和文学家,为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留下灿烂的宏篇巨著,填补了人在世俗而庸碌的生活中精神之空白,而在创造过程中每一处惊人之笔,每线灵感的内现,均被“想像”的翅膀所牵引所蛊惑,“想像”应是灵感之母。
建筑与文学的语言——
一部文学作品,无论是炽热还是冷峻,都在倾诉着作家的内心情感。一座建筑,同样也用它特殊的方式在表达着建筑师对生活的理解。倾诉和表达都需要语言,如果说文学语言已有通常的定义,那么建筑语言究竟是什么?
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的矗立,象征着十九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胜利。世界都市的一座巨型建筑,第一次全部使用了钢铁作为建筑材料。在这里,钢铁首先组成了表达所需的最基本的“词汇”,但词汇并不等于语言。词汇必须在加以组合、结构并赋予表达的内容以后,才形成语言。也许一千位建筑师同时使用钢铁作为“词汇”,但却会产生一千种不同的语言。埃菲尔铁塔雄壮的底座、如同千万条钢筋铁骨的胳膊交叉缠绕而成的塔身,以及在风中微微晃动的塔顶那种可以俯瞰全城的高度,都在炫耀着展示着大工业时代不可一世的力量。埃菲尔用铁塔说出了他的叛逆和希望,200年后,埃菲尔铁塔所蕴涵的建筑语言,便不断被越来越多的人读懂,成为一种“表现”的典范。
黄土作为词汇时,黄土即是黄土。黄土中砌出了窑洞,窑洞诉说着对风沙的避藏和资源的贫乏;青砖筑成的长城,长城诉说着几千年的围困;青砖砌成炮台,炮台表达着顽强。然而建筑的语言终将超越建筑的功能,成为与人交流的另一种方式。
4.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建筑与文学相同或类似的规律,其内容分别是
①构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
②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字)
③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
5.第三段中说“建筑师和文学家犹如一双眼睛的左眼和右眼”“想像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生命中的‘酶’”,分别说明这两个比喻在文中的含义。
“建筑师和文学家犹如一双眼睛的左眼和右眼”:(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像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生命中的‘酶’”:(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认为建筑语言是:(不超过2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埃菲尔铁塔”语言的内涵:(用文中的语言回答)(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城”语言的内涵:(用文中的语言回答)(不超过1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学家‘批’建筑物”,是指文学家对建筑的批判。如《阿房宫赋》借描述建筑的宏丽壮观来揭露秦皇的暴政。
B.文中列举李白的诗句和巴比伦“空中花园”旨在阐明想像在文学和建筑中的魅力。
C.窑洞以黄土作为语言,向世人诉说着对风沙的避藏和资源的贫乏。
D.“‘想像’就是灵感之母”强调任何艺术的匠心都是想像的结晶,想像是创作灵感的源泉。
E.作者善于运用形象而富有色彩的语言表述思想,文章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F.本文论述了建筑与文学两种不同门类的艺术的内在有机联系,引导读者要像欣赏文学的美一样去发现建筑的美。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3题。
不能设想,古罗马的角斗场需要重建,庞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吴哥窟需要重建,玛雅文化遗址需要重建。这就像不能设想,远年的古铜器需要抛光,出土的断戟需要镀镍,宋板的图书需要上塑,马王堆的汉代老太需要植皮丰胸、重施浓妆。
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老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
当然,并非所有的废墟都值得留存。否则地球就会伤痕斑斑。废墟是古代派往现代的使节,经过历史君王挑剔和筛选。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会聚着当时当地的力量和精粹。碎成齑粉的遗址也不是废墟,废墟中应有历史最强劲的韧带。废墟能提供破读的可能,废墟散发着让人留连盘桓的磁力。是的,废墟是一个磁场,一极古代,一极现代,心灵的罗盘在这里感应强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废墟的生命,它很快就会被人们淘汰。
并非所有的修缮都属于荒唐,小心翼翼的清理,不露痕迹的加固,再苦心设计,让它们既保持原貌又便于观看。这种劳作,是对废墟的恩惠。全部劳作的终点,是使它更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废墟,一个人人都愿意凭吊的废墟。修缮,总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损坏。把损坏降到最低度,是一切真正废墟修缮家的夙愿。也并非所有的重建都需要否定。如果连废墟也没有了,重建一个来实现现代人吞古纳今的宏志,那又何妨。但是,那只是现代建筑家的古典风格,没用一个古名,出于幽默。黄鹤楼重建了,可以装电梯;阿房宫若重建,可以作宾馆;滕王阁若重建,可以辟商场。这与历史干系不大。如果既有废墟,又要重建,那么我的建议,千万保留废墟,傍邻重建。在废墟上开推土机,让人心痛。
不管修缮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忿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但是,收拾起来的又不是前夜的残梦,只是今天的游戏。
8.本文谈“废墟”涉及以下几类事物,请你根据本文的内容,在每类事物后举出实例。
①作者反对重建的废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碎成齑粉的废墟遗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已经没有了的废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二段说“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请用不超过10个字概括这两句话的喻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五段把废墟比喻为“一个磁场”(该段画横线处),这一比喻突出表达了怎样的意思?试从两方面加以说明,每方面不得超过10个字。
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够得上作者所说的“对废墟的恩惠”(该段画横线处),是怎样一种修缮?用不超过10个字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全文最后把废墟的重建说成只是“游戏”,这么说,意味丰富,也很有分寸。试根据本文的内容,对作者这样说的意思作有条理的简要分析,分析时列出序号。不超过6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各项中与文意不符的两项是( )
A.人生不能没有废墟,否则活得太累了。
B.只有提供对历史破读的可能的废墟才值得留存。
C.经修缮但不能给人历史感悟的废墟很快就会被淘汰。
D.倘若建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就无法再看到大清王朝。
E.掩盖历史是伪诈的,损坏废墟是令人痛心的。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18题。
贯穿于人类社会文明中的精神发展,千姿百态,源远流长。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思想情感,归根结蒂是一定物质生活条件的产物,历史的产物。人文精神,也是它们自身形成时所处的那个社会的产物。每个社会时代都有其相应的人文精神。同一时代的人文精神,也会因具体历史时期和条件的不同,显出其差别性和具体的特点。
然而,在肯定人文精神源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还必须进而联系到整个精神文化的层面,才能进一步把握和理解。在一个民族文化的创造、变革与发展中,必然会孕育出体现崇高价值追求、激励人们前进、支撑文化和社会向前发展的宝贵精神。
由是,我们可以大致对人文精神做出这样的认定:所谓人文精神,即是(甲)的精神。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这里的科学是狭义的,是就自然科学、科学技术而言的。科学精神是迷信思想和神学观念的克星,是人类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显然,由人类优秀文化孕育的人文精神,是包含了科学精神在内的。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著名短文中,曾把马克思关于自然科学对人类历史意义的重要思想,同他的两个伟大发现相提并论。应当看到,伴随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出现的诸如环境、生态、伦理等问题,固然凸显了强化人文精神课题的重要,但并没有因之使科学精神的光芒有所黯淡。解决问题的途径,只在于对科学技术的正确的社会运动,在于把科学精神同人文精神更好地结合起来。
14.文中第一段所提到的“社会的产物”,实际指的是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的产物;文中第二段所提到的“整个精神文化的层面”同本段提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义是基本一致。
15.结合一、二段,在第三段“甲”处填写对人文精神的认定内容,所谓人文精神,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不超过30字)
16.在第四段中,作者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是为了强调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在第四段中,“凸显了强化人文精神课题的重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字)
17.对这篇短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每个社会时代都会有与其相应的,完全相同的人文精神。
B.任何一个民族都会由于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积淀、凝聚而产生宝贵的人文精神。
C.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互相补充,相互包容的,因此二者是一致的。
D.文中第四段“他的两个伟大发现”指的是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
E.本文的主旨是强调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是非常重要的。
写作:
18.中国文化讲究含蓄之美,请以“中国诗歌、戏剧、建筑的通感”为副标题,写一篇短文。
练习六
一、阅读下面的演讲词,完成1—7题。
科学与青年
爱因斯坦
①看到你们这一支以应用科学作为自己专业的青年人的队伍,我感到十分高兴。
②我可以唱一首赞美诗,来颂扬应用科学已经取得的进步;并且无疑地,在你们自己一生中,你们将把它更加推向前进。我所以能讲这样一些话,那是因为我们是生活在应用科学的时代和应用科学的家乡。但是我不想这样来谈。我倒想起一个娶了不称心的妻子的小伙子。当人家问他是否感到幸福时,他回答说:“如果要我说真心话,那我不得不扯谎了。”
③我的情况也正是这样。试设想,一个不很开化的印第安人,他是否不如通常的文明人那样丰富和幸福?我想并不如此。一切文明国家的儿童都那么喜欢扮“印第安人”玩,这是值得深思的。
④这样了不起的应用科学,它既节约了劳动,又使生活更加舒适,为什么带给我们的幸福却那么少呢?坦率的回答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学会怎样正当地去使用它。
⑤在战争时期,应用科学给了人们相互毒害和相互残杀的手段,在和平时期,应用科学使我们生活匆忙和不安定。它没有使我们,从必须完成的单调的劳动中得到多大程度的解放,反而使人成为机器的奴隶;人们绝大部分是一天到晚厌倦地工作着,他们在劳动中毫无兴趣,而且经常提心吊胆,惟恐失去他们那一点点可怜的收入。
⑥你们会以为在你们面前的这个老头子是在唱不吉利的反调。可是我这样做,目的无非是向你提一点忠告。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的科学思想和成果会造福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
⑦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1.本文是一篇讲演稿,通读全文,重点结合第一段,这篇讲演稿的听众对象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制9字以内)。
2.第2段中“但是我不想这样来谈”主要指:(在第二段抄选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段中“一切文明国家的儿童都那么喜欢扮‘印第安人’玩”,这是因为,至少文明国家的儿童认为印第安人的生活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在第3段中选原文填空)。
4.第4段在全文结构中起_________________作用,而重点在_________________。
5.第6段主要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制8字以内)。
6.第6段与第7段中的某两个词语是前照后应的关系(即照应),这两个词语分别是:第6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第7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第6段的内容,作者论述的主要观点用一句话来概括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15字以内);若从两个方面解释这个观点就是不仅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宇宙有没有方向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博德·诺特兰和堪萨斯大学的约翰·罗斯顿两位科学家声称,宇宙有上下左右之分。
目前,有关宇宙的理论是以宇宙空间所有方向上都是一样的、宇宙没有上下左右之分的观念为基础的。这个认识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在这两位科学家认为,这一观点可能并不正确。他们通过分析、研究全世界天文学家对160个遥远星系的观察结果,发现这些星系的无线电波在太空运行中是变动方向的,其转动的速度似乎依无线电波发出的方向而定。在六分仪星座和阿基拉星座之间的结构线上,无线电波似乎转动最快。地球是在这两个星座之间设想的一条连线上。不过,他们两人尚不知道这条线意味着什么。
他们的发现说明,有一种神秘的北斗星在操纵着宇宙。英国天文学会发言人斯蒂夫·马兰认为,这两位物理学家进行的研究使这一课题增加了趣味性,但他又说,多数天文学家对他们的发现提出了疑问,原因之一是,过去对遥远星系无线电波的测试都是出于不同的目的。天文学家们倾向于对这些星系重新观察,以便证实或否定宇宙的方向性。
8.第二段的“认识”指的是( )
A.有关宇宙的理论。
B.宇宙空间所有方向上都是一样的,宇宙没有上下左右之分。
C.有关宇宙的理论是以宇宙空间所有方向上都是一样的、宇宙没有上下左右之分的观念为基础的。
D.宇宙有上下左右之分。
9.第三段的“这一课题”指( )
A.有没有神秘的北斗星在操纵着宇宙。
B.地球是否在六分仪星座和阿基拉星座之间的连线上。
C.地球在两个星座之间的连线上意味着什么。
D.宇宙有没有方向。
10.对“有一种神秘的北斗星在操纵着宇宙”一句,正确的理解是( )
A.宇宙间存在着尚未被人了解的北斗星,它主宰宇宙的一切。
B.现在我们常见的北斗七星,有可能在宇宙中发挥着某种神秘的操纵力。
C.“北斗星”是借代的说法,这句话是说宇宙有方向性。
D.“北斗星”是借代的说法,这句话是说整个宇宙被某种神秘星球支配着,但这种星球是什么,目前尚不得知。
1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组是( )
①有关宇宙的基础理论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组成部分。
②全世界天文学家观察了160个遥远星系,没有发现太空中的无线电波是变动方向的。
③有一条线是六分仪星座和阿基拉星座间的结构线,目前尚不了解这条线是起什么作用的,要继续对它观察。
④过去,天文学家们出于不同的目的,对遥远星系发射了很多无线电波进行测试。
⑤目前,多数天文学家认为美国两位科学家“宇宙有上下左右之分”的说法根据不足,但也未加否定。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15题。
一提起第六感觉,往往会想到它有某种神秘。可是不久前发现,第六感觉可能就藏在鼻腔里。人类和大多数动物一样可能会通过皮肤发出大量无臭无味的化学物质:信息素,也叫外激素。顾名思义,这种化学物质可以向其他人传递信息。不知不觉中,人类的很多基本行为都受到这种化学物质的影响。这包括求偶行为和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
美国解剖学家戴维·玻利拿医生从人的皮肤细胞中分离出了信息素。玻利拿博士和其他著名的嗅觉专家不局限于成见,发表了一些研究报告,初步揭示了人体的信息素系统。他们说,这个系统很久以来被忽视,是由于依照传统的说法,人们感受信息素的器官只存在于胚胎时期,在婴儿降生前就消失了。
费城墨内尔化学感觉中心主任加利·比彻姆博士说,仅仅在5年前,大多数专家还不相信人体会散发信息素。然而如今这个概念已经被广泛接受了。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试图深入了解人体感受信息素,以及向大脑传递相应信号的系统。美国宾州大学嗅觉和味觉研究中心的戴维·默兰博士说,动物的鼻腔有两个感受通道,并且在大脑有着各自的终端和神经。这是两个独立的系统,一个是感受气味的嗅觉系统,另一个是信息素神经系统,负责感受信息素并且做出反应。默兰博士认为,信息素在人的生长发育各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胎儿感受外部世界,婴儿识别自己的母亲,儿童进入青春期,成年人寻找配偶,所有这些过程都是在信息素的引导下完成的。
另外,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罗基山味觉和嗅觉研究中心的布鲁斯·费贝科博士和宾州大学的默兰博士正在深入研究人类鼻中的信息素神经感受系统。他们发现所有接受调查的人的鼻中隔两侧都有两个小小的凹窝,通过显微镜可以看到,凹窝后面的一条小管和一组细胞连在一起。这些细胞具有神经细胞的特征。默兰博士说,研究人员倾向于认为,这些细胞就是信息素感受器。
为了证实这一点,美国犹他大学的生理学专家路易斯·蒙地博士与玻利拿博士合作,把电极放在受试者的鼻腔,然后把含有信息素和其他气味的气体喷在鼻腔的凹窝以及普通细胞嗅觉感受器上。蒙地博士发现,只有鼻腔凹窝对信息素有反应。不过,大多数专家认为,在许多其他研究人员获得相同实验结果之前,信息素感受器是否存在还有待证实。
12.“不局限于成见”的“成见”是指( )
A.很久以来人们忽视信息素系统的存在。
B.很久以来人们忽视对信息素系统的研究。
C.大多数专家还不相信人体会散发信息素。
D.人们感受信息素的器官只存在于胚胎时期,尔后就消失了。
13.“人体的信息素系统”是指( )
A.人体感受信息素以及向大脑传递信号的系统。
B.信息素在人的生长发育各阶段发挥着不同作用的神经系统。
C.由信息素神经感受系统和向大脑传递相应信号的系统组成的系统。
D.人的鼻腔中有着各自终端和神经的两个感受通道组成的系统。
14.下列叙述与默兰博士的看法相一致的一项是( )
A.人的鼻腔中可能存在着信息素神经感受系统。
B.人类在不同阶段的主要行为都是在信息素的引导下完成的
C.人的鼻腔凹窝后面的一组细胞就是信息素感受器。
D.接受调查的人的鼻中隔两侧都有两个小小的凹窝。
15.下面的语句分成4组,全都可以说明“第六感觉可能就藏在鼻腔里”的一组是( )
①人体会散发信息素 ②动物的鼻腔中有着两个感受通道 ③接受调查者鼻中隔两侧的凹窝后面有一条小管 ④鼻中隔两侧凹窝后面有一组与小管相连的细胞 ⑤鼻腔凹窝对信息素有反应 ⑥鼻腔中有感受气味的嗅觉系统
A.①②④ B.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
16.阅读下面的文章,模仿它写一篇有关《宇宙的未来》的读后感。
心情文字之读霍金
赵翔
读不懂。
读不大懂。
读懂了。
读不懂。
……
好像每一个读霍金的人都是这样。读了很多遍,似乎都明白了。其实很快发现又什么都没有明白。与其说这是霍金的神奇,不如说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神奇。世上造诣高深的学者太多了,可是像霍金一样执著而且可以写出如此神奇文字的却不多。很早之前就捧读过霍金,似懂非懂之中沉醉于造物主创造的一切——精妙而且和谐,后来又读了不知多少遍,终于也明白了许多。直到这时才发现,其实最初的那种懵懂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明白了,自然好像就在大脑里进化(或曰退化)成了一些理性的记忆。可从前的那种对世界的类似崇拜的感觉却再也找不到了。我们可以为一个又一个的现象找出合适(或曰自己认为合适)的理由,我们可以把未知(或曰自己未知)的东西斥之为虚无,把不合规律(或曰不合常规)的东西斥之为变态。可是却早已把本来的那些内心里对外界的好奇,骨子里对奇妙事物的追求都抛开了,结果就像从感性的花园来到了理性的城市,生活也许更好了,但是却失去了太多的情趣。我们感觉到风,第一个想到的竟然是“空气流动”而不是“飘逸”,我们看到清泉,竟然是“氢二氧一”代替本应想到的“纯洁”。我们干了些什么。
霍金的科学世界却是可以帮我们找回那种失落的感受的。
霍金的书是可以当作教材来读的,而且是那种浅近易懂,充满乐趣的教材。可是我更乐意把它当作像是诗歌散文那样的文字来读,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就像面对一个花园你只是看看其中的蝴蝶一样,抓住众多美景中的一个亮点。其实真的就够了。
我陶醉于严格的叙述之中。似乎可以读出一个人,一个失去了许多但又拥有其他人无法拥有的东西的人,读出他的世界。我沉浸于他精心构筑的世界里,沉浸于那个精确的世界里,我所能看到感到的一切都可以在这个世界里找到原像,我的所有未知都可以得到精确的描述。因为神奇,我喜欢这个世界。
我的生活是很规律的。一个理科生,本不该有那么多的所谓情趣的。于是我天天都重复昨天的日子。我相信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但是总是回去想一些和天天所学的东西不同的事物,我坚信外星人的存在,我相信在我们的世界里,是有一种东西叫做魔力的,我相信许多别人不相信的东西。还有,我可以像读诗一样读《时间简史》。
一直认为物理是极伟大的一门学问,因为它可以解释两个最重要的东西——时间和空间,所以一直以为霍金是一个极伟大的学者,因为他可以解释物理学,甚至可以解释给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根本不用再去讲什么其他的事情,单单是这本《时间简史》就足以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写下他的名字。每一个在理性世界徜徉的人,当你们迷失的时候,想想在另一个国度里,有一个戴着宽边眼镜的人,他和你们一样生活在理性的世界里,但是镜片后的双眸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简单的美丽。还是从那么多的分析、演算、推理中抬起头来吧,去变得简单一些。看看世界,早已不是那个由一百多种元素构成的空间,而是真真正正的花草树木,真真正正的春夏秋冬。早上,阿波罗驾着他的车走过天宇;正午,太阳公公笑眯眯地捧出所有的热情;傍晚,彩霞在天边勾勒出梦的影像。这才是生活的世界。在真实的世界里生活,在生活的科学里漫步,读霍金。
17.写一篇科学幻想作文。要求:信息含量大;想像与联想大胆新奇,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800字以内。
参考答案
【同步训练二】
练习四(简答题)
一、1.宋词蔚为大观的原因
2.当今诗歌颇不景气,流行歌曲又缺乏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和语言机智。
3.诗歌是不断发展的,当前诗歌和流行歌曲都不能占据主宰地位,只有使诗歌创作贴近人民的生活和情感,或使流行歌曲增添文化内涵并提高语言水平,才能推动当代诗歌的发展,才能出现一代诗歌的繁荣。
4.B D
二、5.梵高的艺术无人欣赏,穷困潦倒的他只好用自杀来反抗这不公平的社会。
6.反衬突出他清白无瑕的生活和不同凡俗的独特画风。[本小题有三个要点,①有“突出”(或“表现”);②有“生活”;③有“画风”]
7.①取材于平凡事物②感情真挚、自然,绝无矫饰 ③充满对人生的批判和对命运的抗争④手法神奇、色彩高妙,构图超绝(①、②、③只答出两点即可,④是必答内容。)
8.AD
练习五
一、1.二十个一连串的“一根”以重复的方式强化了“方”、“圆”、“八角”、“六角”……的所谓“千变万化”的芜杂和“荒谬绝伦”。
2.浅白通俗的语言揭示了建筑师的作用、建筑与人的生存关系。话语浅显,但包含着很深刻的思想。人被现代建筑统一分割,装在规范的空间里,已经被异化了。有人说现代建筑就是新的贫民窟,没有亲切感,人们找不到自己的家园,好像孩子哭着找不到家门……人们已经被生活的紧张和压迫隔离和囚禁。这句话表现了作为建筑大师的梁先生对当代城市建设中错误思潮的焦虑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3.梁先生文中所言现代城市建筑的诸多弊端并未从我们身边完全消失,要注意观察思考,品评自己周围的城市风貌,关心家乡,关注社会,进一步借所学知识增强自己美的素养。
二、4.①构思都充分地考虑到其功能和价值②创作中:都依靠想像产生灵感 ③“都以特有的语言方式来表达内心情感”或“都以特殊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理解”
5.第一个比喻:两者都离不开想像;第二个比喻:想像在两者艺术生命中的意义(或“作用”“价值”等)
6.建筑语言:表达建筑创意的“特有语言”或将各种建筑材料加以组合、结构并赋予某种思想的方式(工具等) 埃菲尔铁塔语言:“炫耀着展示着大工业时代不可一世的力量”或“用铁塔说出他的叛逆和希望” 长城语言:“诉说着几千年的围困”
7.A C
三、8.①作者反对重建的废墟:圆明园 ②碎成齑粉的废墟遗址,阿房宫 ③已经没有了的废墟:滕王阁(或黄鹤楼)
9.喻义是强调不保存废墟不正常(意思对即可)
10.①废墟散发着强大的磁力 ②能引起人们强烈的感应。(考查筛选和分析综合能力。从第五段的内容来看,作者对废墟的价值强调了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自身的力量“磁力”,二是在联系古今方面所产生的感应力。)
11.把损失降到最低的修缮
12.①不保存废墟是令人遗憾的(或:不尊重历史的发展太不明智); ②“前夜的残梦”是不能收拾的(或:造作历史只能是游戏); ③现代建筑家的作品沿用古名,其实与历史的干系不大(分析:a.从结尾的作用上来考虑,本题不应只涉及最后一段,应着眼于全文。b.“游戏”一词可包含:对损坏废墟感到遗憾,认为无知的修缮十分荒唐、沿用古名来搞现代的建筑虽无可厚非,但于历史实在干系不大等多种意味。)
13.A E
四、14.一定物质生活条件 一个民族文化的创造、变革与发展
15.在一定社会和历史条件下,由各民族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精神)
16.(1)人文精神是包含了科学精神在内的(2)强调了要注意解决与科学技术发展相关联的人文精神方面的问题。
17.A C
18.参考思路:中国文化重含蓄之美。诗、画、建筑乃至戏剧等等,莫不如此:绘画重视画外之意,要的是传神,要的是藏在画面之下的意境。不像西方绘画那么直接,注重真实,符合逻辑和准确的细节,画面极其简捷,留下大片空白,也少用色彩,所以水墨画大行其道,要的是给观众留下想像和回味的空间。建筑如苏州园林,不是曲径,就是曲廊,还有假山内的曲洞。开阔的水面太开阔太直接,那么就建一个亭子。要想知道亭里的风光,得先要经过九曲十八桥。为的是让人一曲一个景致,一折一个天地。让人想像,让人回味。这同我们诗画里的意境是异曲同工。
中国艺术就像陈年的老酒。艺术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融入自己对文化的修养和积淀、人生的沧桑和对自然的观察才能有好作品。品诗品画的人也要像品酒一样地慢饮细品才会咂出味道来,才能领略其中的诗意。这里的“诗意”,实际就是含蓄。
练习六
一、1.应用科学的专业青年
2.不想为应用科学已经取得的进步唱赞歌。也不想说我们如何生活在应用科学的时代和家乡。
3.丰富 幸福的
4.承上启下 启下
5.我们不会正当使用应用科学的事实、道理。
6.忠告 这一点
7.我们要使应用科学造福于人类;要懂得应用科学本身 关心人本身。
二、8.B(要结合上下文来看:从上文来看,谈的是美国两位科学家声称的内容——宇宙有上下左右之分;从下文来看,也是围绕着这一问题展开论述。所以,应选B。如果选A,范围扩大。如果选C,同样范围扩大。如果选D,与这个“认识”的意思正好相反,这可以从下文看出,下文说“两位科学家认为这一观点可能并不正确”,可见不应指的是自己的主张。)
9.D(存在的不同观点之争是宇宙到底有没有方向,而美国两位科学家的发现说明“有一种神秘的北斗星在操纵着宇宙”,这才使问题增加了趣味性。注意是先有发现,后由这个发现说明有一种神秘的北斗星在操纵着宇宙。还要注意“增加”二字。从这些方面来看,可知A也是错的。B和C是得出“宇宙有上下左右之分”的由来,而宇宙有没有上下左右之分才是争论的焦点,才是研究的课题。)
10.C(因为对人类来说,北斗星有指方向的作用,所以作者用“北斗星”借代能决定方向的力量,这个力量是什么,作者不知道,但作者并不是真指北斗星,这一点也可以从作者的用词上看出来:作者用“一种”而不用“一颗”,用“神秘的”一词,表明我们人类尚不了解这颗星,用“北斗星”仅仅是借代的说法。)
11.C(①之所以不正确,可以看第2段,作者并没有说“有关宇宙的基础理论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组成部分”,作者只是说“以……为基础”,还不等于“基础理论”。原文只说“这个认识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没有说有关宇宙的基础理论都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重要组成部分。③之所以不正确,是由于并不能说“有一条线是六分仪星座和阿基拉星座间的结构线”,“一条线”仅仅是一个“设想”,并没有说是既成事实。④之所以不正确,是原文只说“这些星系的无线电波”,并没有说这些电波是由天文学家们发射的。)
三、12.D 13.C 14.A 15.D
16.(略)
17.写作参考:有关科幻作文的写作提示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为人类创造了日新月异的奇迹,也使当代中国青少年满怀了征服大自然、征服宇宙的雄心壮志。在想像中实现这些雄心壮志就属于科学幻想。它是想像作文的重要门类之一。以科学幻想为主要内容的作文,叫做科幻作文。
科幻作文又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介绍一些未来世界的发明创造的构想,通过科学的幻想解决人类目前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的作文,有点像说明文,只不过一般的说明文介绍的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物,而科幻的说明文介绍的是有待研制的事物。
一类是科幻故事,就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加上幻想构成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是记叙文。它给人一定的科学知识,更能增强人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勇气。
运用“科学幻想”的技巧,应注意的是:
第一,要有科学依据。科幻故事不能凭空乱想乱写,要以现代科技水平为依据。当然,科幻故事并不是当今科技世界的重现,而应有所发展,即写的是明天的科技世界。
第二,要有教育意义。科幻故事除了介绍一定的科学知识、展望未来的科技发展之外,还应在思想上对读者有所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