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白桦林的低语》《杨震暮夜却金》学习指导及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1-20


《白桦林的低语》  《杨震暮夜却金》 

  

二. 教学目标 

(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 生字  撮cuō 它当量词用时读zuǒ 

          栎lì   树的一种,俗称“柞树” 

          荆 jing    莱 lái    谒yè   晔yè 

          遗:在本句中读wèi,当“赠与”讲。还读yí,当“丢失”讲。 

2. 形似字毯 tǎn   毛毯   地毯 

           毡 zhān  毡子   毡靴 

           愧 kuì    愧疚   愧色 

           槐 huái   槐树   槐花 

           密 mì    密度   密码 

           蜜 mi    蜜腺   蜜液 

3. 词语  

    低语:低声说话。这是具有抒情特点。 

    摇曳:摇荡。多用来形容细而长的物体。 

    衷肠:内心的话。 

    低吟浅唱:轻声地吟唱。这是亲昵打招呼的意思。 

4. 作者 

范晔:南北朝时代南朝史学家。他博学经史,善为文章,精通音乐。著有《后汉书》。此书与班固的《汉书》,司马迁的《史记》、陈寿的《三国志》并称为“四史”。 

  

(二)阅读能力目标 

1. 反复朗读课文,理解白桦林、守林人的内含,把握文章的抒情脉络。 

2. 反复吟诵,准确深刻理解杨震却金的教育意义。 

  

(三)写作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来抒发赞美之情的写作方法,能写短小的抒情散文。 

  

(四)思想教育 

    通过这两篇课文的学习,能够对“高尚”有更多更深的理解,自觉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三. 教师建议 

    《白桦林的低语》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文章,因此老师建议你们用“朗读法”学习课文,这样能更好理解课文。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才能很好地感悟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文章中的“情”有时是讲不出来的,却能读出来。 

    《杨震暮夜却金》是同学们入初中以来所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因此,一定把它学好学透,打牢文言文的基础,也为今后的学习文言文做好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 

因为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有它的特殊性,所以老师建议你们用“五字解读法”来学习文言文,所指“五字解读法”是指“读”、“解”、“译”、“析”、“练”。 

“读”是指朗诵。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后,反复朗读课文,读熟练,读流畅。古人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解”是指解释常用的文言实词。要解释的准确,保证够量,常用文言实词积累到一定量时,对学习文言文的帮助是很大的。 

“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译文时要努力做到内容忠实原文,语词流畅,文字优美。教材的编者虽然给做了翻译,但是我认为还是自己亲手译一译好。 

“析”是指分析理解课文,即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内容、写法。 

“练”是指做一些适量的练习题,用以加深记忆,巩固知识。 

四、课文讲解 

《白桦林的低语》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文章的篇幅虽然不长,但是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同学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打开理解文章的突破口上。一个是描写的内容;一个是抒情脉络。 

关于描写的内容,请同学们抓住“白桦林”、“看林人”、“林业工人”这样几个词语进行分析理解,这样就容易把握住本文的思想内容了。 

“白桦林”是茫茫林海的缩影,没有白桦林,就不会有大森林。“白桦林”是朴素的,是平凡的,也是美丽的,它是守林人的象征。“看林人”为了这篇大森林的安宁,为了保护好“这厚厚的绿毯”,强忍烟瘾,严控酒量,瞪圆双眼,时刻观望,甚至拒听自己喜爱的歌曲,用一颗纯洁的心,经年累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甘做牺牲,这难道还不伟大,不可爱吗? 

“白桦林”象征“看林人”,“看林人”是林业工人的一个代表,一个缩影。所以说,本文写“看林人”就是写“林业工人”,赞颂“看林人”就是赞颂“林业工人”。赞颂林业工人苛求自己,牺牲自己的一切所爱,心系大地,情系大地的奉献精神,高尚的品德。 

就文章的具体段落来说,第一段直抒怀念之情,奠定了全篇的抒情基调——怀念。这时,我们不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为什么怀念你? 

第二段景物描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大兴安岭中去,文势显得很开阔,文笔也显得灵活。 

第三段是由远及近地勾勒出大兴安岭美丽的外貌及白桦林的美丽的雄姿,为下文引出“看林人”作准备。 

第四段,点明怀念的对象——看林人。这里要着重理解好:“……那颗纯洁的心,却永远涤荡着我灵魂中的浮躁与狂妄”一句的含义。“那颗纯洁的心”表现在对事业,对工作坚定执著的信念与追求上,那默默奉献的精神与情怀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了社会上某些人对事业缺少热情,缺少追求的浮躁与狂妄灵魂,同时也时刻在鞭策着作者自己。 

第五段写看林人的奉献,这是“纯洁心灵”的具体表现。 

第六段写看林人的心愿。这是“纯洁心灵”表现的思想基础,是前一段的深入。 

最后两段用具体形象的描写,表明自己的情怀向看林人学习;抒发了赞颂之情,深化了全文。 

本文的抒情脉络是:开篇直抒“怀念”之情,接下去是通过具体描写,渗透赞颂之情,最后两段再次直抒情怀,点题。 

全文语言形象,生动,有韵味;很多地方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这些都值得同学们品味,揣摩。 

《杨震暮夜却金》 

首先应该掌握下列文言实词的含义: 

却:不接受,推辞。    遗:赠与、送给 

迁:调任         知:了解、知道 

举:举荐、推举      何:怎能 

谒:拜见 

本文篇幅短小,内容简单。题目中的一个“却”字既点明了故事的中心,也是理解人物品德的观键。 

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杨震的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杨震“却”的是什么东西,多少东西。他却的是“金”,而且是“十金”,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拒绝接受巨额财产,可见他不爱财,更不贪财,为官廉洁,品德高尚。 

那么,这些重金是怎么来的呢?这“十金”是经他举荐的做了县令的王密“暮夜”而“遗”,也就是说,是王密在夜晚趁没人时主动送来,带有感恩、谢恩之意,从某一个角度说,也带有人之常情之意。可是,就是这样杨震也是坚决不收。他认为,收受这“十金”天理不容,人理不容,情理不容。可见,他是严于律己的典范,他是清正廉洁的楷模,人格高尚,品德高尚。 

就今天来看,杨震的行为和品德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学习。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5分钟)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wān   yán   qū   zhé         xù   xù   dī   yǔ  

qīng   sù  zhōng   cháng     gōng   gōng   jìng  jìng  

  

2. 请找出下面句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写在括号内。 

①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厉自己,要有你那样的胸怀,你那样的目光。   (      ) 

②窗下是芒芒林海,随着山峦起伏,绣出层层叠叠、浓浓淡淡的绿浪。    (     ) 

③因为从童年到老年,经过慢长的岁月,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应该尊敬普通人。(     ) 

④相信有真情,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甚至上当受骗,也从不思诲改的人。   (     ) 

  

3. 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山峦        浮躁         一小撮          摇曳      

(    )   (    )        (    )       (    ) 

绿毯        范晔          栎树           谒见 

(    )   (    )     (    )        (    ) 

4. 请用文中的四个词语(蜿蜒、摇曳、绿毯、倾诉)再连缀一个新的画面。可以加点联想或想象。字数80字以内。 

  

5. 对下列句子正确理解的一项是: 

1)  看林人啊,我的兄长…… 

A看林人就是作者的兄长。 

B为了和看林人拉近感情距离。 

C表达作者对看林人的尊敬,爱戴。 

D称兄长是为下文抒情做准备。 

2)  你一定还在睁大双眼,警惕着邪火出现的征象。 

A “邪火”就是妖火。 

B“邪火”是指有人在放火。 

C受气温,干湿度的影响产生的火。 

D指人为的森林火灾。 

  

6. 阅读下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不错,你怀里揣着一小瓶酒,但你给自己规定:每两小时喝一口,绝不违章。你不带书报,不是你不爱看,而是你的双眼必须随时注意四周的情况------哪怕是一缕淡淡的细烟,也不能忽略轻放!你带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但除了收听天气预报,你甚至不去收听最喜爱的歌曲,因为你的双耳必须随时捕捉远近异常的音响------哪怕有人偷伐一棵小树,你也不能将他原谅! 

3)  说说看林人为了白桦林做出了哪些牺牲? 

4)  这样牺牲表现了看林人的什么品质? 

5)  从看林人的品质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7. 解释下列句中带颜色的字 

1故人知君    2何谓无知     3谒见至夜怀金十金以遗震。  4回迁荆州刺史    

5杨震暮夜却金 

  

8. 给小故事换个题目 

  

9. 谈谈这则小故事的教育意义。 



【试题答案】 

1. 蜿蜒   曲折   絮絮低语    倾诉衷肠       恭恭敬敬 

2. 历→励      芒→茫   慢→漫     诲→悔 

3. luán   zào   cuō   yè   tǎn    yè    lì     yè 

4. 答题要求: 

1必须有“新的画面”,不能重复课文。 

2句子连贯,有层次。 

3有联想或想象思维。 

5. 1)C    2)D 

6. 1)忍住酒瘾、控制酒量、时刻注意险情、不听歌曲。 

    2)恪尽职守,甘心默默地奉献。 

3)这是一道开放性命题,没有统一答案。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提醒注意:这种启示都是由看林人的优秀品质而生。 

7.  1了解    2怎能    3拜见    赠与或送给   4调任   5不接受 

8. 参考题目:拒贿的故事 

9. 提示:从做人的角度 

          从做事的角度 

          从为官的角度 

          从对待自己的角度 

          从品质修养角度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