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幽径悲剧》课堂教学实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1-16


导入:
师: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金秋时节,怀着无比自豪与兴奋之情的天之骄子从各地云集燕园。一位扛着行李的新生,看见一位穿旧式中山装的老头,就请他帮助看一会儿行李,自己去报到。老头答应了,9月的北京天气还很热,旁边有人说:“您回去吧,我替他看着。”可老人说:“还是我等他吧,换了人他该找不着了。”那位学生回来后,老头什么也没说就走了。3天后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学生大吃一惊,那天帮自己看行李的老头,竟是主席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的副校长、大名鼎鼎的季羡林!(点击图片)这是今年的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到医院看望他的一幅照片,这就是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的学者、作家季羡林。这就是现年已92岁高龄却仍矢志不地维护着真、善、美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季羡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幽径悲剧》
(点击出现课题——以后湖为背景图)
下面请同学们速读课一遍,谈一下在字词句方面的发现或收获。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阅读情况以及阅读习惯,为待会儿的交流作准备。)
学生:我觉得本文的语言非常的精练——象课文的第一句话“出家门,向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就十分简洁、亲切。
学生:我觉得本文的语言非常的优美——课文中用了很多并列性的句子,比如“一面傍山,一面靠湖;林中小鸟,枝头鸣蝉;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使懦者立怯者强;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等都整齐优美富有韵味。
学生:我发现本文中好象使用了不少文言词汇——如“足征、漠然、潋滟、诛伐、疾趋、焉知、愚氓、奈何”等。
师:你觉得这些词的使用对本文的语言有什么影响?
生:使本文的语言更加精练优美。
师:不是还有点——雅致?
生:嗯
师:我们能理解这些词的大体意思吗?谁来说一下?
生:足征——就是“足以征明”意思。
生: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
生:诛伐——在这里是“砍伐”的意思。
生:疾趋——快走。
    焉知——哪里知道
    奈何——怎么办
生:我在读课文的时候,有好几处让我想起了许多诗句——比如:在读到“绿叶接天,红荷映日”时我想起了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我在读到“潋滟”时想起了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生:我读到“实有曲径通幽之趣”时想起了常建的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生:欲与天公试比高使我相起了毛泽东的“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
生:“不足为外人道也”让我想起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师:这在写作上叫作“化用”,你觉得这些句子用的好吗?
生:很好。作者真不愧为学者,作家,大学教授。
师:不过我们一读就知道了它们的出处,说明同学们的古诗文素养还是相当深厚的,什么时候你写文章也能不自觉引用或化用古诗文名句时,说明距离学者、作家、教授的水平也就不远了。
生:我发现课文中使用了不少四个字的成语和短语——如“司空见惯、等闲视之、相映成趣、盘曲而上、鲁殿灵光、闲情逸致、月白风清”等,既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又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师:你能理解这些词的大体意思吗?
生:司空见惯:由于经常见就不觉得希奇了。
    等闲视之:把它当作平常的事物来看待。
    相映成趣:互相对照、映衬着显得更有趣味,更有意思。
    盘曲而上:弯曲缠绕着向上。
    鲁殿灵光:(见课本)
    毛骨悚然:
    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师:很好,谁还有什么发现?
师:没有了吗?哪谁能为我们前面在本文语言方面的这些发现和收获作个总结?
生:本文的语言精练,优美而又雅致。从用词上说它使用了很多文言词汇如“潋滟、焉知、奈何”等,还用了不少四个的成语和短语如“司空见惯、等闲视之、盘曲而上、鲁殿灵光、闲情逸致、月白风清”等;从句子方面说,它多用对称性句子,如“一面傍山,一面靠湖;林中小鸟,枝头鸣蝉;绿叶接天,红荷映日”,显得句式整齐,诗句的化用又显得文章底蕴十足。

师:这位同学总结的很好,老师这里有几问题看同学们完成的怎么样。(点击大屏幕出现)
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 足征:
2、 潋滟: 
3、 诛伐: 
4、 司空见惯
5、 等闲视之
6、 相映成趣
请用下列词语造一个句子:
1、 相映成趣:
2、 闲情逸致:
请就下面句子对称的特点仿写一句话:林中小鸟,枝头蝉鸣,仿佛互相应答。

师:同学们学习的效果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就本文的感情表达上,谈谈自己的见解、体会或发现的问题。
生:本文实际上写的是一株藤萝的悲剧,作者为什么不直接从藤罗被毁写起,前面还要写那么多的文字呢?
师:噢,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不知谁能回答他?
生:所谓“悲剧就是美的毁灭”,前面写的藤萝越美,文章的悲剧性也就越强。
师:你认为他的理解怎么样?
生:那为什么还要写“幽径”呢?
生:写幽径是为了衬托这棵藤萝的。幽径是美丽的,幽径是神奇的,而“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上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这样就烘云托月般地将这株古藤萝的地位突出了出来,为下文的急转直下作好了铺垫。
师:同学们说他的理解怎么样?
生:很好。
师:(问前面提问题的同学)你认为呢?
生:有道理。
生:本文写的是一株古藤萝的悲剧,为什么题目不叫古藤萝的悲剧?
师:谁对此有见解?
生:古藤萝是这条幽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密不可分,再者,古藤萝的悲剧不仅是它本身的悲剧,也是这条幽径的悲剧,甚至是整个燕园的悲剧。
生:那干脆叫燕园悲剧行了。
生:文章具体写出了幽径四季的美,却没有写整个燕园,如果叫燕园悲剧就失去了依托,就有点大而空了。
师:(问提出问题的学生)你认为他们的理解怎么样?
生:有道理。
生:作者为什么对一株古藤萝怀有这么深的感情呢?
师:谁有见解?
生:这株古藤萝有二三百年的历史,是历史的见证人。
生:这株古藤萝是燕园中仅存的一棵浩劫后充满灵性的圣物。
生:这株古藤萝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到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可以说它是美的化身
师:是啊,在作者眼里这棵古藤萝已不仅仅是一株植物,它已是美的化身和历史的见证。老师曾读到过这样一段文字:“真没想到,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竟然是废墟。一座座倾塌的城墙,一根根斑驳的石梁,一个个残破的雕像,一条条毁不成形的通道;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横亘在街边路旁,尤其令人惊讶的是,绝大多数废墟都在罗马的市中心,而且完好地保存在显眼醒目之处。于是我不由地惊叹和钦佩起罗马人来,他们不愧是有远见卓识的一族。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废墟是历史的遗物和文明的见证,毁掉了废墟就毁掉了历史和文明。这无异于民族精神的自杀。”一堆废墟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株已有二三百年历史的文明的见证,一株劫后余生充满灵性的藤萝,一个从无害人之意只为人间增色添彩的美的化身。美之被
毁,生命的凋零,对文明的戕害真是令人肝肠寸断,惨不忍睹。谁能告诉老师,文中哪一段是写美之被毁那触目惊心的一幕的?
生:从“今年春天”到“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是写美之被毁的惨状的。
师:请你读一下这段好吗?
(生读课文)
师:这位同学读的你认为怎么样?谁来给她点评一下?
生:我认为她读得有点过快,还没有充分表达出作者的那种悲哀之情。
生:我认为读这一段时还要表现出作者对古藤萝的无比同情。
生:语调还要低沉一点。
师:同学们的分析很有道理。我们一齐读一下这一段好不好?
(齐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能为这段描写作一点评?
生:这一段写出了古藤萝被砍后的惨状,尤其是“藤萝初绽的花朵”不知道自己已成了无根的孤儿,还“在绿叶丛中”向人“微笑”这一处描写,让人有一种撕心裂肺的痛。
生:我觉得“吊死鬼”这个词用的既让人感到害怕,又让人感到无比的痛心。
生:老师,我们在校园里如果损坏花木都会受到批评,在北大的校园里怎么还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呢?
师:嗯,这确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谁有自己的见解?
生:北大里也有愚氓!
生:作者在描写完古藤萝被毁的惨状后有这么一段话“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我认为这几句话除了表现了作者对没有爱心的所谓“伟人”的轻视,还让我隐约地感觉到,这些制造悲剧的“愚氓”的社会地位好象还不很低。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有道理,也许这也正是作者感到悲哀至极的原因所在。刚才有的同学说,古藤萝被毁可说是整个燕园的悲剧,也许在作者眼里这也是了个时代的悲剧。
生:老师,我明白了一个问题。
师:什么问题?
生:也许正是这原因,作者在揭露“愚氓”制造了这个悲剧后却没有正面声讨这些“愚氓”,而是一再责怪自己“没有出息”,是“自己的性格制造的这一个十字架”,他这是在说反话,责怪的是那些所谓的“伟人”和周围的人缺少爱心。
师:说的很好。由此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心底善良的人
生:爱护花草的人
生:充满爱心的人
师:课文的最后一句说“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表现作者将永做护美的使者。
生:表现作者将永不放弃揭露美之被毁的悲剧
生:我看到了一位倔强的老人。
师:是啊,季羡林教授年已古稀尚且如此,我们是社会的未来,同学们说该怎样做才对?
生:珍视一切生命,让我们身边的悲剧不再重演。
生:善待一切美好的事物,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生: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的地球变成美好的家园。
师:我们是未来的主人,我相信, 同学们善良而又纯洁的心灵必将托起明天更加鲜红的太阳。

板书设计:
                 幽径悲剧
                         季羡林
                          语言         精练  雅致
                  情感            爱美   护美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幽径悲剧》导学案4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8
《幽径悲剧》教案7
《幽径悲剧》ppt课件(24页)
《幽径悲剧》教案6
《幽径悲剧》导学案3
《幽径悲剧》导学案2
《幽径悲剧》阅读练习及答案
《幽径悲剧》教学案
《幽径悲剧》ppt课件(34页)
《幽径悲剧》ppt课件(27页)
季羡林《幽径悲剧》原文阅读
《幽径悲剧》说课稿2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5
《幽径悲剧》ppt课件(23页)
《幽径悲剧》flash课件1
《都市精灵》《幽径悲剧》《明天不封阳台》《治水必躬亲》中心思想
《幽径悲剧》ppt课件(55页)
《幽径悲剧》ppt课件(28页)
《幽径悲剧》教学反思
《幽径悲剧》导学案
《幽径悲剧》ppt课件11
《幽径悲剧》ppt课件10
《幽径悲剧》导学设计
苏教版《幽径悲剧》《明天不封阳台》《治水必躬亲》教案及练习
季羡林《幽径悲剧》mp3音频朗读
《幽径悲剧》ppt课件9
《幽径悲剧》说课稿
《幽径悲剧》语段练习
《幽径悲剧》ppt课件8
《幽径悲剧》阅读练习
《幽径悲剧》ppt课件7
《幽径悲剧》教案4
《幽径悲剧》同步练习
《幽径悲剧》《治水必躬亲》综合练习
《幽径悲剧》ppt课件6
《幽径悲剧》ppt课件5
《幽径悲剧》ppt课件4
《幽径悲剧》检测题
《幽径悲剧》综合能力测试题
《幽径悲剧》教案3
《幽径悲剧》导学
《幽径悲剧》ppt课件3
《幽径悲剧》教案2
《幽径悲剧》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