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八年级上(初二上) >>课文练习 >>
《蓝蓝的威尼斯》综合能力测试题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0-19


蓝蓝的威尼斯·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试分析下列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1.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给下列几个句子重新排序,使之通顺、流畅,符合逻辑
①这位大旅行家至今还被意大利人民所怀念,威尼斯的机场就是用马可孛罗命名的,称为马可孛罗机场。
②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有深厚的友谊,亚得里亚海水和太平洋的怒潮是相通的。
③不,威尼斯的新一代正满载威尼斯人民的友谊,登上马可孛罗机场上的客机,飞向遥远的东方。
④威尼斯朋友用面条、肉饺招待我们,据说是马可孛罗从中国带来的,现在成了意大利人每餐必备的食品。
⑤又是马可孛罗和他的伙伴驶向中国吗?
⑥威尼斯人还把马可孛罗时代的帆船保存着,你看,停泊在里阿托岛海滨的古意大利的帆船仿佛正准备扬帆出海。
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课文有一段关于马可的传说故事,你认为这个故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最后一小节开头有“亚得里亚海水和太平洋的怒潮是相通的”一句,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在讲述威尼斯形成历史时,提到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这部作品你读过吗?如果没有,你可以用课余时间去拜读一下,并谈谈你阅读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几段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
 
我们是到威尼斯市体育馆去看排球赛的,这里是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的一个赛区。体育馆正好坐落在威尼斯市中心里阿托岛上圣马可广场的附近,于是就到圣马可广场去散步。据说,许多年代以前,威尼斯还是一片荒芜的海滩,马可到意大利各地传教,乘船经过里阿托岛海岸,当时风暴骤起,把船刮到荒凉的沼泽地带搁浅了。马可以为到了绝境,向天祈祷,似乎听到天使在召唤:“愿你平安,马可!你和威尼斯共存。”这样,这位《马可福音》的作者成了威尼斯的护城神,其标志为狮子。现在的威尼斯城徽还是一头狮子拿着一本《马可福音》。
圣马可广场和圣马可教堂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名胜古迹,拿破仑把圣马可广场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广场两侧是旧宫殿,底层是各式店铺、餐厅和咖啡馆,出售各色食品和威尼斯名产玻璃器皿、花皮革制品等。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在广场的一侧,有一座“叹息桥”。据说,这是被判处死刑的囚犯从监狱走向刑场的“必经之路”,犯人每过这里看到圣马可广场的一角美景,无不感叹不已,所以叫“叹息桥”。
1.第一段文字中介绍有关马可的传说故事,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威尼斯人民用“马可”给广场命名,把马可作为威尼斯的护城神,都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文字的第一句话中连用两个“最”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加横线的句子描绘的这幅画卷最动人之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中写到了两座桥,一座是“李亚度桥”,还有一座是“叹息桥”,请问作者写这两座桥的着眼点一样吗?作者写这两座桥的目的是否有所不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秋思
 
①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去,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新装。这山,原该是披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却铺上了一层花毯,那丛丛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拼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②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你看那殷红的橡树,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的闪着红光。最好看的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下一方红毯。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镜中又映出那些松柏林,在这一派喧热的色彩中泛着冷绿,更衬出这酽酽的秋色。金风吹起,那红波绿浪便翻山压谷地向天边滚去。登高远望,只见紫烟漫漫,红光蒙蒙,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
③我奇怪,这秋色为什么红得这样深浓。林业工作者告诉我,这万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以后栉风沐雨,承受太阳的火热,吸吮大地的养分,就由浅而深,如黛如墨;再渐黄而红,如火如丹。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二三,要经过多少风吹雨打、蜂采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这其中浓缩了造物者多少的心血。那满山火红的枫叶则是因为它的叶绿素已经用完,显红色的花青素已经出现。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
④本来,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会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有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我站在秋的山巅,遥望那远处春天曾走过的小路,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人,都请来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她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
1.根据要求填空。
(1)文中的保尔指的是苏联作家________(填作家名)的名著《________》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
(2)请将文中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中空缺的部分填完整。
2.作者在第②段中着力描绘秋色,(1)作者笔下的秋色有什么特点?(2)作者在本段先说“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后又说“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两句话是否矛盾?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作者描绘了春与秋的特点及带给人的不同感受,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写一段描绘“夏”或“冬”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给人印象最深的,则是从天桥到仙人洞去的山路上,那个锦绣谷,这才是庐山风景的精华所在:举凡天下最奇异的高山,峻岭,险崖,深渊,惊壑,都在这里集合,而且很自然地成为一个整体。满山满谷的古松高杉,把它们打扮成一片葱绿;多变的云雾,则是它们神秘的衣衫。人站在它们的面前,竟不知是在云里,还是在雾里;是在人间,还是在天上;又好像是到了童话世界,只见松杉对话,山岭携手,总觉得我们枉有千百代才华绝世的诗人,留下多少吟咏庐山的佳句,竟一句都对不上眼前的景色,难道他们都没有真正上山吗?到了仙人洞,在附近的御碑亭上,才看到亭两侧有对联一副,勉强概括了庐山风景的特点:
四壁云岩九江棹
一亭烟雨万壑松
的确,云岩、烟雨、松杉、鄱阳湖和长江,组成了庐山风景交响曲。而云雾正是它的主调。云雾给了庐山以生命,它使庐山风景更生动、更引人、更有变化。我们祖国各个风景区都有它们独特的美。庐山之美,在于它既雄伟,又迷人。桂林的风景是很迷人的,在漓江看群山,也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但它仅止于秀丽,而雄伟就不如庐山。昆明的龙门比庐山的锦绣谷还要高,雄伟极了。从龙门眺望一望无际的滇池,也很使人心旷神怡,但它缺乏庐山的朦胧美。杭州的特点在于它有一颗明珠般的西湖,它是以湖制山的;庐山则是以山制湖,因为鄱阳湖对庐山来说,只是一个配件。同样在江西,井冈山自是雄伟,它也引人入胜,但更多的原因在于它有革命历史的传奇,自然环境就远不及庐山的精致。浙江的普陀、天童、育王诸山,也有松竹之美,它们是佛教胜地,置身其间,有肃穆的庄严感,却无庐山的亲切味。
1.第1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说“那个锦绣谷,这才是庐山风景的精华所在”?理由是因为________。(用文中原话回答)
2.对第1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个反问句,作者基本认定了我国枉有千百代绝世诗人,他们没有留下“吟咏庐山的佳句”。
B.这是个反问句,作者认为之所以没有留下“吟咏庐山的佳句”,是因为诗人们没有真正上山造成的。
C.这个反问句的真实含义在于:表达作者对庐山风景千变万化特征的充分肯定。
D.这个问句,作者既采用拟人、比喻修辞方法,生动展现山岭松杉在云雾中的变幻风姿,又通过有力的反问语气,强调了诗人们“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真谛。
3.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这句话。
示例:满山满谷的古松高杉,把它们打扮成一片葱绿;多变的云雾,则是它们神秘的衣衫。
满山遍野的各色野花,________________;轻轻的风声,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这句形象的比喻中,“蓝色的盆景”的“蓝色”切合文题,符合“水都”威尼斯的特征,“盆景”写出了威尼斯的精致美丽,特别是“点缀”一词用得十分生动、准确,表现出“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与整个威尼斯之景的和谐,是其极有特色的装饰。2.“水晶宫”的比喻写出了亚得里亚海滨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的一个光彩夺目、清澈透明的世界。“真是人间奇景”是出自作者内心的极高评价,这般奇景简直就是一个水晶的世界。
二、②④①⑥⑤③
三、给圣马可广场同时也给威尼斯增添了一层神秘浪漫的色彩。
四、这句话比喻中国人民和威尼斯人民的心是相通的、相融合的。
五、提示:这道题从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展示的风土人情以及其艺术价值等方面去谈感受都可以。
六、(一)1.有关马可的传说,给“水都”威尼斯披上一层神秘面纱。2.说明了威尼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3.连用两个“最”高度概括了圣马可广场的影响和美丽迷人程度。4.这幅画卷中的最动人之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美。5.不一样,对“李亚度桥”作者主要从它的造型上着笔,而对“叹息桥”则从它的名字由来着笔。作者写前者主要为了突出威尼斯的建筑美,而写后者则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丰富威尼斯的人文景观。(二)1.(1)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2.(1)热烈、浓艳(2)不矛盾,因为黄和绿只是这红色的点缀。3.提示:抓住夏和冬的特点仿照原有句式来写。(三)1.举凡天下……成为一个整体。2. C 3.给它们披上一件花衣则是它们悄悄的絮语。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蓝蓝的威尼斯》ppt课件(16页)
《蓝蓝的威尼斯》导学案4
《蓝蓝的威尼斯》ppt课件(19)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9
《蓝蓝的威尼斯》导学案3
《蓝蓝的威尼斯》阅读练习及答案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案
《蓝蓝的威尼斯》表格式教案(获奖)
《阿里山纪行》《美丽的西双版纳》《蓝蓝的威尼斯》《苏州园林》中心思想
《蓝蓝的威尼斯》课堂实录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实录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反思
《蓝蓝的威尼斯》ppt课件(28页)
《蓝蓝的威尼斯》ppt课件12
《蓝蓝的威尼斯》表格式教案9
《蓝蓝的威尼斯》ppt课件11
《蓝蓝的威尼斯》ppt课件10
《蓝蓝的威尼斯》导学案
《蓝蓝的威尼斯》ppt课件9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8
《蓝蓝的威尼斯》ppt课件8
《蓝蓝的威尼斯》ppt课件7
马信德《蓝蓝的威尼斯》课文原文阅读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设计7
《阿里山纪行》《蓝蓝的威尼斯》教案及练习
《蓝蓝的威尼斯》说课稿
《蓝蓝的威尼斯》ppt课件6
《蓝蓝的威尼斯》同步练习
《蓝蓝的威尼斯》检测练习与评价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6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5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4
《蓝蓝的威尼斯》检测练习题
《蓝蓝的威尼斯》同步训练
《蓝蓝的威尼斯》ppt课件5
《蓝蓝的威尼斯》ppt课件4
谈《蓝蓝的威尼斯》的语言特色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3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2
《蓝蓝的威尼斯》ppt课件3
《蓝蓝的威尼斯》ppt课件2
《蓝蓝的威尼斯》ppt课件1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