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沪教版《门外有敲门声》《他们的乐趣》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0-07


二五、二六 门外有敲门声   他们的乐趣
青云中学  俞青青
教学目标
1、  理解科技发展和运用应服从人类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的需要。
2、  学习通过巧妙的情节构思及人物心理变化来表现主题的写作方法,进行合理想象并设计情节。
说明:
将两文有机组合是因为它们都表现出了对科技发展的兴趣和困惑,主题类似。了解主题并不是学习的难点,把握小说是如何表现主题的才是预备年级学生感到困难的,但却是极为有效的阅读途径,教学的第二个目标就是凸现重要的教学过程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中去把握人物的心理变化,去感知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达到深入理解主题的效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设疑引入,明确本节语文课的学习任务。
默读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了解学习内容。
有时教师公开教学目标,有助于师生更好地交流或让学生的学习有方法可循。
初读文本,理解内容,整体感知。
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提出听读要求。
通过听读课文感知内容并思考小说究竟要表现什么。
这篇小说的对话十分丰富,人物的表情极富个性化,适合于分角色朗读。但每读一遍都要有目的性,特别是预备年级学生要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研读文本,概括方法,把握主题。
指导阅读,归纳方法,相机点拨。(以巧妙的情节构思和人物的心理变化来表现小说的主旨。)
从“情节”和“人物”入手抓住文本的语言要素——对话、行动、神态等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理解主题思想。
学生对课文研读获得的体验来自于对语言文字的意会、感觉合自悟,引导学生从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去挖掘,那么隐含在内的人文精神就会自然而然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及情感。
运用方法,自读《他们的乐趣》
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和归纳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教师适当指导。
组内分角色朗读,共同交流小说的情节构思及人物的心理变化对表达主题的作用,推荐好发言的同学。
通过自读来强化方法的习得。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
拓展思维,设计情节,进行展示
给学生一个“创意空间”,设想两个格林一家碰面后的情节。情节设计可以出乎意料但要合乎情理。
自由组合,把设计好的情节表演出来。
这项活动既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又围绕教学目标。
布置作业
出示作业内容与要求:①读了两篇文章后选择一个角度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读后感。②设想未来的校园,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科幻文章。
选择一项作业完成。
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思路点拨:
一堂课中完成两篇文章的教学任务要论学生、班级程度而定,思维活跃的班级可以尝试这样上,程度稍低的班级可以分开上,并能有所侧重。
建议以《门外有敲门声》为主,这篇小说有比较典型的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可以从格林夫妇的对话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在“克隆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细心的同学会发现他们的对话中称呼也不时在变化,如“您”和“你”的变化可见人类一旦处于“克隆时代”,生活将是多么紧张和恐惧。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咀嚼其他的描写,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他们的乐趣》可以从题目入手展开教学,请学生读课文思考:“他们”是指谁?“乐趣”是指什么样的乐趣?文章写的是2155年的孩子,为何用这个题目?学生能理解用这番对比正是为了告诉我们人与人的情感交流是机器永远无法企及的,告诫人类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不要忽略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或以“2155年的孩子是怎样学习的?”来让学生理清情节,把握内容,然后以“你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吗?”这样一个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
练习举隅
读了《他们的乐趣》后你觉得哪种学习更有乐趣,是玛吉的那种,还是你现在的
这种,说说你真实的想法。
教学反思
 
    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注意凸现教学目标,在主要目标的两个方面投注精力较多,特别是对目标2的挖掘较深人,从课堂实施过程中看,应该完成得较好。同时在教学方法上课堂中还能重视学习主体的阅读感受,两个层次的挖掘形成了由浅入深的教学结构,既切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和兴趣需要,又避免了对文本支离破碎的割裂,从而保证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性感受与领悟。对第二篇课文学生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阅读获得较为全面的理解,完全没有必要把课文嚼烂嚼碎后再喂给学生。实际上,从学生那里得到的反馈信息也证实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得益于教师的指导及用相应方法广泛地阅读,而不是教师千篇一律的讲解。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我比较注重渗透文章的人文内涵。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是通过一篇篇优秀的作品体现出来的,学生对课文的自读获得的体验往往来自于对语言文字的意会、感觉和自悟,而这种意会、感悟又往往受学生生活经验和认识能力的制约难于达到较高的层次。这时,教师的责任就在于通过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在这两篇课文的教学方法中如果简单读一读、议一议,了解文章主题后也便过去了,但我觉得如果从文章的关键词句去挖掘,那么隐含在内的人文精神也就会凸现出来。读《门外有敲门声》时,我从人类共同的生活需要来启发学生:如果克隆了人会给人类社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文章是如何表现的?通过这样的启发,能抓住关键词句看出一个家庭生活中的诸多不便,生活质量的下降,从而体会如果克隆人越来越多,人类社会不就一片混乱了吗?另外我让学生发挥想象,编排两个“格林一家”相遇后的情景剧,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更真切地体验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科技,更需要真善美。而在读《他们的乐趣》时学生亦能从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出发,去领会其人文内涵。那就是无论科技怎么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机器永远无法企及的,在科技的发展中不要忽略了人类最真挚的东西。
上完这两篇文章后我最深的体会是:语文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只要教师能抛开形式主义的教条,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自已的切身经历或体验出发去学习语文,那么学生从中得到的就不仅仅是单纯的语文知识,而是人类数千年所积淀的人文精神的熏陶,是人类文化教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