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九年级上(初三上) >>课文练习 >>
《发问的精神》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9-17


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知识掌握
 
1.本文是一篇立论与驳论相结合的议论文,立论就是________自己的观点正确,驳论就是反面论证________
2.这篇文章的意图是________,它把________比作封锁在秘库石室里的珍奇,把________比作开启这石室的钥匙。
 
能力提高
 
阅读《发问的精神》(节选),完成1-4题。
①我们日常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里,有很多的道理。大家因为时常见到听到接触到,都觉得那些事物平淡无奇,不足介意。其实这是一种损失。
②事物的道理不比课本的文字、教师的讲解,看了听了就懂。这种道理犹如封锁在秘库石室里的珍奇,我们要用一把钥匙去开启。
③这把钥匙就是发问的精神。
④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能发问、勤奋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别人不肯动脑筋的地方,他偏会想出惊人的见解;别人以为平常的事物,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
⑤苹果落地,是多么平常的事情,牛顿看见了,却要问出个所以然来,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说,支配了人类思想。
⑥壶水滚沸,谁不常常见到?只有瓦特把它当作问题研究,因而发明了蒸汽机,使人类至今蒙受其利。
⑦生、老、病、死,都是极普遍的人生现象,释迦牟尼偏偏要寻根究底,求个解答。他因此抛弃尊位和家庭,独自去潜修静想,终于创立了佛教。
⑧我们中国的孔子,也是个好问的人。他到太庙里去,看见每样事物都要问。他知道老子熟悉典籍,就去向老子问礼。他能够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难道真是天生的?
1.画线句中的“这”指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种损失”?
________
2.选文所举的四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点?
________
3.请从下面四句话中选出本文的论点
[    ]
A.我们日常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里,有很多的道理。
B.发问的精神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C.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
D.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4.请划分段落并归纳段落大意。
________
 
延伸拓展
 
(一)
 
①学问学问,要有所学,必先有问,要有所问,必先有疑。疑是发现问题,问是提出疑问,疑问解决了,就获得了学问。
②古今许多大学问家,都是学中有疑,善于发问的人。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个学者,名叫戴震。他幼年读书时,就曾接二连三地向老师提出疑问,由于他读书总是打破沙锅问到底,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成就,最后成了一个著名的思想家。
③在人们求知的道路上,怀疑犹如一粒学问的种子,没有它就决不会开出知识的花,结出智慧的果。________;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就不会有哥白尼“日心说”的产生。法国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都在逢事问个为什么。”
④但是应当指出的是,任何有效的怀疑,都必须以大量的实际材料为基础。比如达尔文对“物种不变论”所进行的挑战,决不是一时的发现,而是他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旅行,收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潜心观察的结果。没有大量丰富的资料,达尔文决不会提出有价值的怀疑。
⑤疑之所以贵,就贵在敢于思索,敢于设想,敢于创新,敢于发现真理。让我们举着问号这把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吧!
1.根据上下文,填入③段横线处恰当的一句是
[    ]
A.由于“物种不变论”被达尔文怀疑,因而创立了“进化论”。
B.由于达尔文对“物种不变论”怀疑,因而创立了“进化论”。
C.没有对“物种不变论”的怀疑,哪会有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
D.没有对“物种不变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
A.学要先问,问要先疑。
B.学贵有疑。
C.古今许多大学问家,都是学中有疑,善于发问的人。
D.学中有疑,善于学问。
3.③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    ]
A.例证法  B.引证法
C.对比论证    D.比喻论证
4.③④段都有达尔文创立“进化论”的事例,作者为什么要分开来写?
________
5.②段画横线词语“接二连三”和“总是”各有什么含义?如果删掉这两个词,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________
6.写出②③④段的分论点。
________
 
(二)
 
①“蒙鸠溪巢“说的是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自己的毛发编织羽毛来筑巢,很精美。但它却把巢系在苇苕上,结果,风一吹,卵破子死,多么可悲的结局!这一切都是因为它系者不当啊!
②蒙鸠如果懂点常识的话就该知道,嫩芦苇是靠不住的,只有在坚实的基础上,才能巢无恙、卵不破,可见坚实的基础是那么重要。
③干任何事都要有基础,基础越厚实,越巩固,事情就越有做好的可能,俗话说多高的基础多高的墙,就是这个道理。法国著名的小说家福楼拜就很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在教导他的学生莫泊桑时就采用这个办法。他不许莫泊桑发表作品,而是让他做一篇篇习作,修改一篇篇文章,逐字逐句推敲,就这样过了十几年。有一天福楼拜对莫泊桑说:“你可以发表作品了。”结果,莫泊桑发表的第一篇作品《羊脂球》就使他一举成名,这是偶然的吗?是机遇吗?都不是,而是莫泊桑在这十几年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多少篇习作凝聚出了《羊脂球》。人们往往只看到莫泊桑的一连串成就,在惊叹之余为什么不追溯一下他那十几年艰辛呢?这十几年的生涯才是值得大书而特书的呢。
④不脚踏实地,而轻举妄动;不扎根原野,就飘飘然,这是注定要失败的。在古希腊传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是天神宙斯和大地女神的儿子,在作战时,他只要站在坚实的陆地上就能战无不胜,这是因为大地母亲给了他无穷的力量,他的敌人正是看中这一点,在一次作战中把他举到空中扼死了,这是多么有力的证明啊!
⑤王安石的《伤仲永》不也说的这类事吗?方仲永无师自通,幼能作诗赋词,他父亲天天带他到富绅家去作诗,而荒废了学业,几年后,仲永的诗作便平平了。按理说,仲永有比别人得天独厚的一面,他聪明过人,但是由于他没有充分利用它,没有为它添砖加瓦,使这薄薄的基础很快就崩溃了。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⑥没有了坚实的基础,就像水中浮萍,随风飘荡;没有了坚实的基础,就像在悬崖峭壁,岌岌可危;没有了坚实的基础,无异于空中楼阁,随时有崩塌的可能。
⑦牛顿曾说过: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的。巨人的肩膀,多么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的基础才造就了像牛顿、爱因斯坦、莫泊桑、居里夫人这样的伟人。
⑧我们青年现在正风华正茂、意气风发,这是打好基础的好时光,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要以身报国,那么现在就打好基础吧,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以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1.分析文章的结构,填空回答。
1)引论是第________段;(2)本论是第________段;(3)结论是第________段。
2.比较③段和⑤段所用的论证方法,填空回答。
1)这两段共同使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
2)除此而外,③段还用了________法,⑤段还用了________法。
3.④段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简要说明这一段的作用。
________
________
参考答案
 
【知识掌握】
1.正面论证  相反的论点不正确
2.提倡发问  事物的道理  发问的精神
【能力提高】
1.大家觉得日常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平淡无奇不足介意。因为这些日常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中有很多的道理。
2.在平常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常的道理从而有了伟大的创造。
3C
4.选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3)用人们对日常事物的态度引出“发问的精神”。第二部分(4)点明论点。第三部分(58)举例说话只有善于发问才能有所创造。
【延伸拓展】
(一)1D
2B
3ABD
4.两处使用是为了分别论证三、四两段中的分论点。
5.“接二连三”说明提问次数多,不厌其烦;“总是”说明他一向如此,这两个词充分体现了戴震勤学好问精神,如果删去,就不能有力地论证开头的分论点。
6.②古今许多大学问家,都是学中有疑,善于发问的人。
③在人们的求知的道路上,怀疑犹如一粒学问的种子,没有它就决不会开出知识的花,结出智慧的果。
④任何有效的怀疑,必须以大量的实际材料为基础。
(二)1.(1)①②  2)③—⑦  3)⑧
2.(1)举例论证、比喻论证(2)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3.记叙和议论,作用:讲述古希腊传说中的一个故事既用以证明“脚踏实地”、打好基础的重要性,又给文章增添了情趣。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2年元旦出师表对比阅读训练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练习
《出师表》字词注释默写
《孤独之旅》同步练习2
人教版九年级上《诗词三首》同步练习2
《湖心亭看雪》理解与迁移性练习题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同步练习
《醉翁亭记》练习3
《岳阳楼记》基础巩固练习卷
《岳阳楼记》练习2
《我爱这土地》同步练习3
《湖心亭看雪》对应练习
《醉翁亭记》对应练习
《岳阳楼记》对应练习
《水调歌头》对应练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应练习题
《行路难》对应练习
《岳阳楼记》测试题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后练习题合集
《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文言文复习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理解性默写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理解性默写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理解性默写
《定风波》理解性默写
秋瑾《满江红》理解性默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理解性默写
《江城子·密州出猎》理解性默写
《渔家傲·秋思》理解性默写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2
《我爱这土地》同步练习2
《发问的精神》练习测试
《发问的精神》综合能力训练
《发问的精神》教案1
《发问的精神》ppt课件2
《发问的精神》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