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沪教版《唐宋诗四首》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8-17


8、唐宋诗四首

 

上海市奉贤中学  刘赛邦

 

教学时间:2006年3月2 日,第三周,星期四。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献身疆场,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高尚精神。

2、掌握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学习运用典故,借助想象的写作特色。

4、自习有关文学文化常识。

教学重点:

借助景物,形象抒发情怀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运用典故阐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作业布置:完成课课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盛唐时期,国力空前强盛,唐帝王大力开拓边疆。许多诗人从军边塞,于是产生了大量的边塞诗。他们歌颂献身疆场、报效祖国的理想,塑了许多立志边陲、建功立业的英雄形象。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体现了所谓“盛唐气象”。

边塞诗赏析简介:

边塞诗兴起于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有李颀、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人,王维的早期作品也多是边塞题材。边塞诗多以描述边塞风光为主,借对边塞奇观异景或恶劣条件的描写抒发作者胸中的豪情壮志,期间不乏有怀乡思亲的深挚思念,如王昌龄的“烽火城西白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还有主动请战求功的豪壮气魄,如祖咏的“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又如王维的“旧日莫嫌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皆如此。除此之外,还有的边塞诗用以祝战报捷,有的用以送别故友,以及借诗讽刺当朝君主昏庸无能,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征兵无度,表达对驻扎边塞的士兵的同情等。

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接触这类诗歌时,如要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诗评家称赏“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方面。“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鉴赏这类诗作还得注意,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每首诗歌还有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的特点。边塞征战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内容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从边塞征战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境界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句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不少诗人在边塞军营生活多年,好像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篇诗中反应了几乎遍及边塞征战诗的各个方面:有的写出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的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反映对帝王默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不同于中原的风光……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同时,我们还要体会,跃动于边塞征战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戍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都回旋着爱国主义的主旋律,把握住这个主旋律,对于提高我们对这类诗的鉴赏水平是很重要的。

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如前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际,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这也是赏析边塞征战诗的一方面内容。 

小结:边塞诗内容有

(1)、有歌颂战争抒发立功壮

(2)、有表现战争苦难和征戍生活的艰辛

(3)、披露军中的矛盾、批评穷兵黩武的

教读新课:

1、《望蓟门》赏析

(1)、主旨:记述边疆的一次军事行动,创造了丰富的意境,表现了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时代精神。

(2)、意境:这首诗善于创造意境,洋溢着一种之气,具有所谓“盛唐气象”。

远眺军营:传来阵阵徊鼓的喧嚣声,渲染出紧张、兴奋的战斗气氛。

登台俯瞰:万里原野覆盖着白皑皑的积雪,映射出闪闪寒光;三边大地曙色临照,旌旗飘扬,给荒漠雪原带来了生气。突出了唐军的赫赫声威和将士们的无畏气概。

仰望太空:沙场上飘散过来的报警的狼烟,把胡地和自己头顶上的月亮连成一片,暗示敌军来犯,气焰嚣张,边情紧急。这一次真正是心惊了。

环顾四周:蓟门北倚燕山,南靠渤海,山水,地势险要。“云山”暗喻唐军强大,“拥”字烘托了蓟门坚如磬石。作者由惊转喜。

诗中描绘了北疆特有的雄阔壮丽的景物,渲染了军营威武的气势,勾勒出辽远浩大的境界。

(3)、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作者借入云的山峰,海潮的大海,兀然屹立的城池,皑皑的积雪,飘扬的军旗,连天的烽火,无声的冷月,抒发了渴望请缨杀敌、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强烈的感情。

用典:

第一个典故是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平定西域;第二个是西汉终军一介书生,主表缨,收服南越王。

目的是表达作者效法他们,弃文从武,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的愿望。

2、《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赏析

(1)、主旨:本诗突破了一般送别诗的窠臼,歌颂驰骋疆场、不顾家庭、献身祖国的高尚情怀。

(2)、内容赏析

一二两句:先从火山、赤亭两个地名写起,既交代了李副使将赴碛西边庭的特殊背景,又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辛、毅然前行的豪迈气概。

三四两句正面赞颂李副使,祁连城在甘肃境内,代指边疆。你经常出入边境,怎么可能会见到轮台的月亮而引起乡愁呢?暗颂他为国而忘记家人私情的高尚情怀。

五六两句才出现送别的话语,挽留李副使胶鞍下马,暂入酒家,送他到西方万里之外的疆场攻打胡兵。

七八两句:直抒胸臆,功名只能到戎马沙场上去求取,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大丈夫。

(3)、手法

直抒胸臆,功名只能到戎马沙场上去求取,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大丈夫。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