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曹操煮酒论英雄》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8-15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

1. 了解《三国演义》及其作者。

2. 了解对话描写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

3. 掌握“玄、唾、酣、淮”等4字。

(二) 能力训练:

1. 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朗读古代白话文。

(三) 思想情感教育:

1. 感受作者描写人物时饱含 的鲜明感情色彩。

二、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重点、难点:

1. 疏通文句,朗读课文。

2. 分析第一部分。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简介《三国演义》和作者。

(3) 听录音,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写刘备行韬晦之计。

刘备入府见操

第二部分:煮酒论英雄 曹操与刘备论英雄

(4) 分析第一部分:

1. 齐读。

2. 提问:

² 刘备在后园种菜是“行韬晦之计”“韬晦”是什么意思?“以为”如何解释?

(把…当作。见注释。)

² 刘备为什么要行韬晦之计?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一点?

(刘备当时没有实力,但他有称雄海内,恢复汉室的壮志,又不能流露于外而若来杀身之祸。)

² 刘备为什么不对关张明说?(怕关张有所流露,招致祸水,足见刘备的韬晦之深。)

² 解释:“乃不复言。”中的“乃”(于是)

3. 总结:这一段虽然没有开始论英雄,但不仅对曹刘的关系作了必要的交代,而且为刘备的思想性格奠定了基调。

4. 布置作业:1.生字抄写一次。2.预习第二部分。

第二课时

一、 教学重点、难点:

1. 根据对话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刘备胸怀大志,却韬晦至深;曹操图谋霸业,更不容异己。这两位在一起论英雄,必将是火花撒溅,惊心动魄。

(2) 分析第二部分:

1. 齐读第二自然节。

2. 提问:

² 两位不速之客的身份?

² 俗话说“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两位的用意?(解释“引”:率领)

(与其说是请,还不如说是命令。所以刘备吃惊不小。)

² 刘备入府见操,曹操一句“在家做得好大事”吓得他“面如土色”为什么?

(刘备以为自己的韬晦之计已被曹操识破,所以….)

² 曹操讲了“望梅止渴”的故事,用意何在?

(足见曹操的足智多谋和自负、自得。)

3. 总结:这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拉开了曹刘论战的序幕。

(3) 精读第三部分。

1. 分角色朗读,思考:划分层次。

2. 分析第一回合:

² 解释“从人”

² “说龙”

² 曹操是如何评价龙?(齐读)

² 曹操说龙之后,问了什么?(借龙发问,着意设问,要刘备指言当世英雄。)

² 刘备采用什么方法来对付曹操的这一问呢?

(时而装呆卖傻,时而权作不知。)

² 解释:“安”。(哪里,怎么。)

² 刘备为什么不直言告诉英雄是谁呢?

(刘备不知曹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所以当曹操试探他时,就来了个反试探。)

² 曹操为什么邀请刘备来煮酒论英雄呢?葫芦里卖的是 什么药?

(既要表达自己称雄天下的野心,又要对刘备的政治抱负来个试探。)

² 要求用两个短语概括第一回合?

(4) 布置作业:1.完成作业本。2.完成课后练习四。

第三课时

一、 教学重点、难点:

1. 抓住人物语言、心理,分析第二、三回合,以及人物的个性。

2. 明确对话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1) 分析第二回合。

1. 导入新课。

2. 齐读第二层。

3. 曹操借龙发问,而刘备权作不知,那么当曹操见自己迂回战术不行时,就改变方法,来了个正面出击:“不识其面,亦闻其名”,这样一来,刘备在曹操的逼问之下,只好采用什么方法?(乱论英雄。)

4. 提问:

² 刘备为什么要乱论英雄?为什么连用探询口气?

(意在表明自己没有慧眼,不识英雄。)

² 曹操把刘备所列举的英雄,分别看作“冢中枯骨,色厉胆薄”等,并且一概用“非英雄”加以否定,从中体现了曹操什么性格特点?

(锋芒毕露,藐视一 切,野心勃勃,骄横跋扈,既有英雄之概,又有奸雄之气。)

² 刘备在这一回合中又表现出什么性格特点?

(不露声色,谦恭有加,显得大智若愚,隐忍机警,虽以平庸之太,却内孕英雄之心。)

² 如果我也用龙来比喻曹刘的话,他们各是什么

(曹操:腾身于宇宙之间的飞龙。刘备:隐形于波涛之内的潜龙。)

² 用一短语概括本回合的内容。

(2) 分析第三回合。

1. 草丛在迂回、正面出击都不利的情况下,只好单刀直入,直刺对方的要害。他先给英雄下了定义。(齐读)

2. 解释:“机”、“惟”、志。

3. 里边听此言后吃惊地将筷子掉在地上,为什么?

(以为全部的思想底细被曹操识破,所以…..)

4. 失态掉筷子,若让多疑的草草见了,会有什么后果?

5. 刘备如何使自己九死一生?

6. 用一个短语加以概括本回合的内容。

(3) 总结:曹刘的这场对话,实际上是智慧的较量,是一 场心理战。

(4) 分析对话的作用。

1. 表现人物独特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2. 通过对话推动情节发展。

3. 自然环境的作用:烘托人物性格的情节气氛,成为情节转化的关键。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idi-font-weight: bold\'>刘备为什么要乱论英雄?为什么连用探询口气?

(意在表明自己没有慧眼,不识英雄。)

² 曹操把刘备所列举的英雄,分别看作“冢中枯骨,色厉胆薄”等,并且一概用“非英雄”加以否定,从中体现了曹操什么性格特点?

(锋芒毕露,藐视一 切,野心勃勃,骄横跋扈,既有英雄之概,又有奸雄之气。)

² 刘备在这一回合中又表现出什么性格特点?

(不露声色,谦恭有加,显得大智若愚,隐忍机警,虽以平庸之太,却内孕英雄之心。)

² 如果我也用龙来比喻曹刘的话,他们各是什么

(曹操:腾身于宇宙之间的飞龙。刘备:隐形于波涛之内的潜龙。)

² 用一短语概括本回合的内容。

(2) 分析第三回合。

1. 草丛在迂回、正面出击都不利的情况下,只好单刀直入,直刺对方的要害。他先给英雄下了定义。(齐读)

2. 解释:“机”、“惟”、志。

3. 里边听此言后吃惊地将筷子掉在地上,为什么?

(以为全部的思想底细被曹操识破,所以…..)

4. 失态掉筷子,若让多疑的草草见了,会有什么后果?

5. 刘备如何使自己九死一生?

6. 用一个短语加以概括本回合的内容。

(3) 总结:曹刘的这场对话,实际上是智慧的较量,是一 场心理战。

(4) 分析对话的作用。

1. 表现人物独特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2. 通过对话推动情节发展。

3. 自然环境的作用:烘托人物性格的情节气氛,成为情节转化的关键。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曹操煮酒论英雄》ppt课件3
《曹操煮酒论英雄》ppt课件2
《煮酒论英雄》ppt课件1
《曹操煮酒论英雄》ppt课件1
《曹操煮酒论英雄》课堂教学实录
《曹操煮酒论英雄》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