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给儿子的一封信》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8-02


一、教学目标 

(一)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深情; 

(二)品味富有哲理,含义隽永的语言。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的一生中会拥有许许多多珍贵的东西,(问学生)生命中你最看重什么?为什么?(生答)(老师归纳)我们每个人最看重的事物也许不一样。有人最看重艺术,愿意为艺术奉献终生;有人最看重自由,“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有人最看重学识;有人最看重健康;有人最看重诚信等等。然而不管你最看重什么,人的生命中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或缺的,也应该是人人必须看重的,那就是亲情,它是我们每个人生命里的永恒。 

今天,我们来学习刘亚洲先生《给儿子的一封信》,这封信寄托着父辈对子女浓浓的真情,相信一定会给大家带来不少新的感受和启发。(板书标题) 

二、解题 

1.介绍作者刘亚洲先生。’明确:(教师择要介绍) 

刘亚洲 1952年10月出生,1968年参军,1972年人武汉大学英文系学习,1974年开始文学创作,处女作长篇小说《陈胜》于1977年出版。大学毕业后到空军联络部工作,以敏锐的目光和宽阔的胸怀捕捉国际军事斗争新动向,创作了一系列国际军事题材的报告文学,代表作品有《恶魔导演的战争》,《攻击、攻击、再攻击》等。1984年,南国有战事,随军采访,负伤,创作了战争题材的小说《一个女人和一个半男人的故事》,引起反响。1984年在第四次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6年,任美国斯坦福大学东方语言系客座教授。1990年后创作了《广场》、《胡耀邦之死》、《实录》等作品。多次获奖。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国外出版。 

2.读了标题后,同学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 

明确:刘亚洲先生为什么要给儿子写信?信上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这两个问题正是我们解读这封书信的关键。 

三、初步阅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结合文后字词积累,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 

2.思考“解题”2中提出的问题。 

四、研读课文 

可要求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进行分析:(解说: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师对分析思考不到位之处加以点拨或补充,但切忌喧宾夺主、越俎代庖。) 

①刘亚洲先生为什么要给儿子写这封信? 

讨论后明确:(老师补充介绍)这封书信原来有个题记:“学校组织‘进入十四岁’仪式,要求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遂作。”联系全文,学校组织“进入十四岁”仪式才让作者意识到“十四岁”也是“人生的一个台阶”。进而联想到在这个人生的台阶上,有人胸有大志,例如:“我和你妈妈都是十五岁参军的”,爷爷和外公都是十六岁参军、“闹红”的;有人失足,进了劳教所。作者在这个重要关口给儿子写这封信,是企盼儿子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打造生命辉煌的篇章。 

②信上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信中提出了儿子的优点:一是“心地善良”,一是“具有平民思想”;还对儿子提出了希望;一是“应有博大的胸怀”,二是“要有铁一般的意志”。 

③这封信充满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寄托着父辈对子女浓浓的真情,老师范读全文,请同学们认真体会这封书信中蕴含的情感。 

④个性化感悟:师生共同体会书信中蕴含的情感。(饵说:在此板块中,老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进行引导:父亲肯定儿子优点时是怎样的感情?为什么要对儿子提出希望?文中哪些事例你印象最深?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站在父亲的角度谈谈你的感受。另外,这部分要运用“对话”理念,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在多方、平等、碰撞、互补的基础上完成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 

明确:这封信充满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其中主要有这样几种情感: 

一、赞许、欣赏之情。作者认为儿子具有优秀的品行,“心地善良”,“具有平民思想”,这些都是作者赞许、欣赏的地方。文中列举了他对大自然充满爱心的事实,同时还称赞他诚实,不说谎,并且我们“反过来也被你的行为所教导”。“平民思想是现代化和现代政治最重要的灵魂”,谈儿子的“平民思想”时,写他喜欢去平民居住的胡同,不以高干子女自居,儿时坐小汽车“宛如做了亏心事”,有时在街上拾起别人扔的废纸放进垃圾筒。事情虽小,却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儿子的这两个优点,正是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之本,故而作者充溢着赞许、欣赏之情。 

二、担心、忧虑之情。儿子身上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举轻若重”,“意志稍缺”等。“小时候,别人批评一句,你牢记许久。考试前,你如临敌;考试若小挫,你总苦苦焦虑不安”,“有时候做题答案与同学一致,明明是自己做的,却怀疑:我是不是抄同学的?”这种拿不起、放不下的性格对儿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儿子“考试小挫后也屡次发誓不玩游戏机,但常挡不住它的诱惑”,意志力还不够强,所谓“坚强者办大事”,因而父亲对儿子的缺点本能地充满担心、忧虑之情。 

三、希望、渴盼之情。.基于儿子的不足之处,父亲提出了两点希冀:一是“应有博大的胸怀”,二是“要有铁一般的意志”。这两点正是一个人感悟人生真谛、追求生命价值的基石,正是一个人战胜挫折、迎来胜利、迎来成功的桥梁。作者饱含真诚的目光渴盼着自己的孩子能早日拥有这两笔财富。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并解释词语: 

倚马万言 净土 锐减 取悦 熟稔 希冀 豁达 诀窍 

2.思考:十四岁作为人生的一个台阶,你认为还必须具备怎样的一些品质?要求:(1)要言之成理,(2)形成文字,准备下一节课演讲发言。 

第二课时 

一、个性化论坛(解说:个性化论坛即自由表达、畅所欲言、思维碰撞的平台,是个性化感悟的具体展开。在这里,学生可以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听与说双方互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在这里,有个性的张扬、情感的流露,铸就学生个人独特的价值判断。) 

1.请同学们围绕下面的几句话充分发表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①既要珍惜生命,又不要太过看重。 

明确:每个学生的经验、爱好、兴趣、情感都不同,因而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也肯定存在着差异,老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的发展提供空间。以下观点和解说只作为老师的备课参考。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珍惜它。对社会上那些作践自我生命,把生命当作儿戏、浪费生命的现象,我们应该鄙视。然而珍惜并不等于固守和过分的在意,如果你一味地去担心生命的消亡,一味地看重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你就会陷入自怨自艾的精神泥潭中。课间为了点小事和朋友闹了矛盾,生活中不容许别人对你有任何误解,丢了一块橡皮你牢骚满腹,一道难题你没有做出来你伤心不已……这些都是你太过看重生命的缘故,这不是一种面对人生的良好心态,如果你想到生命仅仅是一个过程,生命中还有其他很多分量更重的事情,也许你就会释然些。不妨听一个美国青年罗勃•摩尔讲述的故事: 

1945年3月,我在中南半岛附近约84米深的海下潜水艇里,学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当时我们从雷达上发现了一支日本军舰队朝我们开来,我们发射了几枚鱼雷,但没有击中其中任何一艘军舰。这个时候,日军发现了我们,一艘布雷舰直向我们开来。3分钟后,天崩地裂,6枚深水炸弹不停地投下,整整持续了15个小时。其中,有十几枚炸弹就在离我们15米左右的地方爆炸。真危险呀!倘若再近一点的话,潜艇就会被炸出一个洞来。 

我们奉命静躺在自己的床上,保持镇定。我吓得不知如何呼吸,我不停地对自己说:“这下死定了……”潜水艇内的温度高达摄氏40度,可我却怕得全身发冷,一阵阵冒虚汗。15个小时后,攻击停止了,显然是那艘布雷舰用光了所有的炸弹后开走了。 

这15个小时,我感觉好像有1500万年。我过去的生活一一浮现在眼前,那些曾经让我烦扰过的无聊小事更是记得特别清晰——没钱买房子,没钱买汽车,没钱给妻子买好衣服,还有为了点芝麻小事和妻子吵架,还为额头上一个小疤发过愁…… 

可是,这些令人发愁的事,在深水炸弹威胁生命时,显得那么荒谬、渺小。我对自己发誓,如果我还有机会再看到太阳和星星的话,我永远不会再为这些小事忧愁了! 

这是经过大灾大难才悟出的人生箴言!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长山的山坡上,有一棵大树,岁月不曾使它枯萎,闪电不曾将它击倒,狂风暴雨不曾将它动摇,但最后它却被一群小甲虫的持续咬噬给毁掉了。人们有时不会被大石头绊倒,却会因小石子摔倒。是呀,谁没为小事烦恼过呢?额头上蹦出的青春痘、同学问的小摩擦、不太理想的分数……我们的生活就是由形形色色的小事构成,但有些小事是不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羁绊?如果是,那么从今天起,发誓不要再为它们烦恼,它们不只浪费我们的时间,还败坏我们愉快的心情。 

请记住:人生短暂,既要珍惜生命,又不要过分看重生命。只有这样,你才能感悟到生命的真谛,达到生命的另一重境界。 

②聪明是一种财富,意志是更大的财富。 

明确:以下观点和解说只作为老师的备课参考。 

人生中有很多很多的财富,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聪明的廪赋常常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财富,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服务社会的重要因素。但后天的许多品质往往比聪明更有用,更让人倾心追求,比如:坚强的意志。它是一个人做任何事情时都必须牢记的,也会在事情的关键时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它也最能反映个体的精神面貌。很多人都认为:坚强的意志是人生的支柱,它能克服人的种种惰性,是比聪明更重要的财富。 

一位失意的年轻人向一位哲人请教成功的秘密。哲人递给他一颗花生,说:“用力捏捏它。”年轻人用力一捏,花生的壳便碎了。剩下了花生仁。然后,哲人教他再搓搓它,结果,红色的皮也被搓掉了,只留下了白白的果实。 

哲人教他再用力捏捏,年轻人迷惑不解,但还是照着做了。可是,不论他如何用力,却怎么也捏不碎这粒花生仁。哲人同样教他再搓搓它,结果仍是徒劳无功。 

最后,哲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年轻人:“虽然屡受打击与磨难,失去了很多东西,但始终都要拥有一颗坚强不屈的心,这样才会有美梦成真的希望啊!” 

哲人的话的确耐人寻味。很多人一时间失意了,受到挫折了,或是失去了一些珍贵的东西就心灰了,志穷了。有的,还怨天尤人,愤世不公,却很少想过是否给自己打造了一颗坚强不屈的心。如果一个人连一颗敢于面对重重磨砺和困难的心都没有,那么还有 j睡会赋予你成功的希望呢?坚强的心并非与生俱来,它是在一次次痛苦的磨砺中造就。道理很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希望同学们都能体会到坚强的意志是比聪明更重要的财富,愿同学们都能拥有一颗颗坚强的心。 

③生命是一种宣泄,生命是一种咆哮,生命也是一个有无。 

明确:以下观点和解说只作为老师的备课参考。 

“宣泄”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疏散吐露心中的积郁。“生命是一种宣泄”要比这解释含义深广得多,它不仅仅指一个人在生命的过程中要时常疏散吐露心中的积郁,它还有其他的种种理解。从出生到消亡这样一个过程,人的能量在渐渐地逝去,这样一个过程是“生命的宣泄”的过程;一个人的思考和想法有向他人表达的欲望,这样的行动也可以称之为“生命是一种宣泄”…… 

“咆哮”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虽然人的暴怒喊叫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内容,但“生命是一种咆哮”绝不仅仅指这一点,它还有其他的种种理解。“生命的咆哮”可以比喻人生的过程也应像水流一样奔腾轰鸣,生生不息,轰轰烈烈;平淡虽然是人生的一种选择,但很多人会在某一情境中产生突然的能量爆发,比如逆境时的奋起,这亦是一种“生命的咆哮”…… 

“生命也是一个有无”意味着生命是一个从有到无,从无到有的过程,“人的生”是基因排列的“有序”形式,“人的死”便化为了能量的“无序”形式。生命过程中还有很多“有无”;“有”可以理解为“拥有”, “无”便是“失去”;哲人说,有无相生,现象与本质中,矛盾中,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里,艺术中,“有”“无”常常是相依相存,相互转化的。 

④你就是你,你不是别人,先做自己,再做别人。 

明确:以下观点和解说只作为老师的备课参考。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身体、感受和生活方式,这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做人理所当然地要活出自己的个性,活出一个人的精彩。那为什么要“再做别人”呢?文中说:“有些父母希望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其实是在孩子身上寻找自己。”其实,当你听从了父母的教会和吩咐,当你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你的身上就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他人的影子。而且,一个人也不可能纯粹地为自己而活着,你得考虑你周围的人,你常常会为他们而活着,甚至做着自己不太愿意的事情,但这也是必须的。这些都表明:你是“在做别人”。(解说:一旦思维激活,生生之间又相互启发,鲜活的感悟就会异彩纷呈。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 

理解。) 

2.讨论:十四岁作为人生的一个台阶,你认为还必须具备怎样的一些品质?要言之成理,可以进行演讲和辩论。(解说:此板块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人生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环节。) 

明确:必须具备的品质:要有理性,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宽容和理解等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二、布置作业 

1.查阅资料,积累有关“人生感悟”的哲言妙语。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给儿子的一封信》检测题
《给儿子的一封信》习题
《给儿子的一封信》教案6
《给儿子的一封信》教案5
《给儿子的一封信》ppt课件(25页)
《给儿子的一封信》教学设计4
《给儿子的一封信》练习题
《给儿子的一封信》ppt课件(21页)
《给儿子的一封信》ppt课件(10页)
《给儿子的一封信》导学案
《给儿子的一封信》同步练习
《给儿子的一封信》说课稿
《给儿子的一封信》ppt课件6
《给儿子的一封信》学案练习及答案
刘亚洲《给儿子的一封信》原文阅读
《给儿子的一封信》ppt课件5
《给儿子的一封信》ppt课件4
《给儿子的一封信》ppt课件3
《给儿子的一封信》教案及练习
《给儿子的一封信》ppt课件2
《给儿子的一封信》《给女儿的信》同步检测
《给儿子的一封信》教案3
《给儿子的一封信》ppt课件1
《给儿子的一封信》教案1
《给儿子的一封信》练习设计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