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九年级上(初三上) >>课文练习 >>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解题指导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7-17



解题指导
 
  课文把欣赏《枫桥夜泊》《虞美人》的所得贯通起来,证明一个什么观点?试从读过的诗词中再举一两例,证明这个观点。
本题意图:用几个例子证明一个观点,首先需要对这些例子有融会贯通的理解,这些例子因其共同点而相互贯通,所以能证明同一观点;进而训练收集材料、融会贯通、举例论证的能力。解题指导:所举例子应能证明“读者往往走进诗人所创造的境界中去”这一观点,叙述例子应侧重解说这一点。
《枫桥夜泊》《虞美人》两个例子都说明这样一个观点:诗歌欣赏可以认为是读者在诗人所启示的范围内重新创造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最大的特点就是读者走进诗人所创造的境界中去,往往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了诗的客观世界中去。
举例,可以各人举各人的,这里提供示例:
人们每每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来自我勉励或勉励他人,心目中想到的已不是诗人所登的鹳雀楼,而且也不一定是登什么楼。他可能说的是成绩,取得了优良的成绩而并不满足,决心争取更好的成绩;他可能说的是学术或艺术上的造诣,水平已经很高但是并不满足,决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可能说的是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并不满足,决心开创更大的局面。再如,客居他乡,夜深人静,床前明月,不禁想起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心里想的并非诗人所想的故乡,而是他自己的故乡。就是思念故乡,也因人而异,有的想爷爷奶奶父母兄弟姐妹,有的想妻子儿女,有的想孙子孙女。总之,欣赏者把自己的主观世界融进了诗的客观世界中去,他走进了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而且由诗句引发的情思,因人而异,不同际遇的欣赏者有不同的情思进入这个艺术天地。
  理解并阐释下列句子的含义。
1.读诗并试图达到正确欣赏,主要不在于通过诗了解更多的事物。与其说是为了了解,不如说是为了感动。作为读者,希望通过诗的形象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为了克服欣赏上的困难,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把诗中所提供的东西“泡”出来。就是说,要把诗人由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精炼的东西,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中去。要把浓缩了的东西“泡”开,这是诗歌欣赏中必经的一道“工序”。
本题意图: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理解并阐释课文的两个观点。解题指导:两段文字意思并不难懂,“理解”,不过是要求用自己的话来说原句的意思,并适当概括一下;“阐释”,要注意联系有关内容。
1.这段文字论述诗歌欣赏的目的,同时也是想像活动的主要方向,“再创造”的主要方向。欣赏目的是由诗歌创作的目的和诗歌的特点来决定的。诗的特点是抒情,所以欣赏目的是为了感动,为了通过诗的形象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诗并不擅长交代情节,描写人物,欣赏活动这种再创造,在情节方面无法创造一切,欣赏的精力主要应该放在寻找其中包含的情思上面,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引起共鸣。
2.诗歌欣赏是诗歌创作的“逆向”创造。诗的特点是凝练,诗歌创作,是一个艺术概括的过程,是一个提炼浓缩的过程,这就是“由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精炼”的意思。所以诗歌欣赏要根据诗歌提供的形象充分地展开想像和联想。想像和联想是由一到十,以至无限,作者通俗形象地把这样的欣赏活动叫做“泡”。
  有人评析唐代贺知章的《咏柳》诗时,说:“好诗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近而意远,能够通过一两个鲜明的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启发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成无数新鲜的画面。这首诗正是这样,它通过一株柳树写出了整个的春天;通过似剪刀的春风,赞美一切创造性的劳动。”这段文字的意思与课文中哪些论述是一致的?试指出来,并做点解说。
本题意图:引导学生将新知与旧知联系起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解题指导:扫描课文,将有关论述画出来,并摘录。
①为了克服欣赏上的困难,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把诗中所提供的东西“泡”出来。就是说,要把诗人由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精炼的东西,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中去。要把浓缩了的东西“泡”开,这是诗歌欣赏中必经的一道“工序”。上述情况在诗中通常被称为含蓄,即通过高度概括的语言,把众多的内容蕴蓄到最典型而又最精约的形象中来。
②一般说来,优秀的诗篇总是避开了直说。因为不直说,因而增加了欣赏的困难。正常的状况,诗人总是不直接向读者进行灌输,他们只是含蓄地点拨你,然后给你以天女散花般的想像的自由。言在此而意在彼,不是说明着什么,而是隐喻着什么。这是诗的一般规律。
③要善于寻找并最后判断诗人提供的形象背后所孕含的情思,欣赏活动不可停留在表面意思的掌握上。诗是高级的艺术,诗需要咀嚼再三,寻求真味。
④欣赏诗歌,由于它极精练,我们不仅要努力把握它以少量字词包孕着的丰富的含义,而且要努力去寻求它在诗句之外所包含的不尽的韵味。
⑤由于诗歌形象的基本规律是以一代十,以少胜多,它极精练,极概括,因而留给欣赏者的联想空间就极宽阔。因为以极简约表现极丰富,读诗难免有时要“猜”。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ppt课件8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ppt课件7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说课稿
谢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原文阅读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同步练习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能力提高训练
谢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mp3音频朗读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ppt课件6
人教版《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ppt课件5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ppt课件4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教学实录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ppt课件3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能力训练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教案3内含练习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教案2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ppt课件2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ppt课件1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备课笔记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教学思路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