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人生的境界》说课稿
作者:韦梅芳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7-01


  《人生的境界》说课稿
梧州七中      韦梅芳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生的境界》,我将从七个方面来进行讲述:
一、 教材分析
《人生的境界》一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是一篇哲学论文,思想有深度,理论有高度,作者对“人生的境界”和“哲学的任务”提出了富有独创性的见解。这些见解,对于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提高我们的哲学素养和人生境界都是十分有益的。  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零星地接受了各种道德观、世界观的教育,现在他们踏入人生旅途中的第十八个驿站,不知不觉将形成一套自己的人生哲学,这就很需要得到正确的指导。《人生的境界》就安排在这阶段,对学生的人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形式上本文层次清楚,条理清晰,语言简明,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是学生做议论文阅读训练的好教材。
作为单元的第一篇,不仅对以前所学具有承继、归结作用,而且学好了本篇也是学习后几篇的基础,可与后几篇的学习融会贯通。
二、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以及本课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三大教学目标:
1、知识传授目标
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使学生了解人生的意义各不相同,人生的境界也就各不相同,由低级到高级,可以划分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2、能力培养目标:
由于这篇文章是一篇哲学论文,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所以适于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质疑思辨法,采取探究性的阅读,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讨。
3、情感教育目标
促使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的道理,使自己从一个自然的人变成一个有道德境界的人。
由于教材内容比较抽象,疑点较多,特别是天地境界很难达到,难以找到更多事例来印证,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因此,我设置的教学重点为:①理解作者观点,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②认识、感悟四种境界。教学难点是:对天地境界的认识及对一些抽象词句的理解,如“觉解”、“超道德价值”、“入世与出世”之说,等等。
三、教法方法与教学手段
1、 以“质疑思辨法”为主,综合运用探究学习法、比较
法、讨论法等。
学生在初中学习《怀疑与学问》一文时就已经懂得了做  学问要质疑思辨。而哲学论文所涉及的内容博大精深,教学方法更应以“质疑思辨”为主。质疑思辨是一种“读思结合”的创造性阅读方法,即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多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教师则要在潜心研读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好应答的准备。   
2、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注意将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媒体结
合起来,主要使用的教学手段是电脑课件。我把要讨论的问题和补充的事例制成幻灯片,引导学生质疑思辨法,突破重点、难点。电脑课件的使用扩大了教学内容,加快教学节奏,体现教改的新理念。
四、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掌握质疑思辨的创造性阅读方法。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说:“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本文内容抽象、概括,疑点很多,只有教会学生不断质疑,不断思考,不断探究,这样阅读,才有收获,有发现,甚至有创造。
2、在理清思想结构的基础上,能迅速筛选信息,把握中心句和关键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这样的要求“能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哲学论文,观点表述明确,宜指导学生找出中心句、关键句,从而把握作者的观点。
3、学会融会贯通,联系实际,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是善于思辩的表现,联系实际是质疑的主要途径。学习本文不仅是为了弄懂本文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根据事实思考其道理,也就是用实践去检验认识的真理。
五、 教学程序
根据本节的教材内容及学生的情况,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突出重点、难点,我设计了四个环节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研读课文
由于比较抽象,课前导语设计侧重于激发兴趣,拓展思维。我是从王国维对读书的三种境界的论述入手的。为下面理解人生的四个境界及第四环节的拓展作思维准备。
介绍作家和背景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课前我布置了预习,让学生概括文中的观点,划出关键语句,找出疑点并设法找到依据做出自己的解释。
这一步主要扣住知识目标,理清思路,概括大意,捉住关键,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消除对抽象理论的厌倦,我化抽象为形象,举了四个例子,让学生根据人物的思想行为判断他们分别属于什么境界。为提高学生的理论认识水平及判断能力,我又让学生就“喝水”这一行为口头设置四种境界。通过实例,融会贯通,难点也就不太难了,又能增添兴趣。
接着马上帮助学生归纳哲学论文的学习方法,为后三篇及以后的学习提供方法。
第二环节:质疑讨论
进一步理解作者观点,还须深入研究语句的含义。为此设计了第二个环节:质疑讨论
让学生先把自己预习时找出的问题放到小组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我设计了十个问题供学生参考质疑,在学生充分讨论后展示,看大家是否都能回答。
第三环节:课文悟读
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认知,深入认识四种精神境界,提高认识,培养高尚品德。让学生分析以下几则材料中的人物的精神境界。
1、 山区放羊娃的人生。
2、 芸芸众生皆为利
3、 大无大有周恩来
第四环节:探究拓展
社会是复杂的,人也是复杂的,形形色色的人并不能简单地把他们就分为这四类。为进一步能运用所学去观察认识世界,我继续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法来讨论,重点认识天地境界,解决难点。讨论的话题是:
1、“人之战”与“蚁之战”的区别
2、刘邦与项羽、成吉思汗与曹操,哪一个境界高?
3、陶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什么境界?
4、天地境界能不能完全达到?冯先生提出的天地境界有何意义和作用?
5、学家苏格拉底,有一次,他正在和朋友闲谈,
他妻子很不耐烦,大喊大叫后将一盆水泼到苏格拉底头上。如果你是苏格拉底,你会有什么反应?
最后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小评论,说说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
板书设计,根据课文内容特点和教程,用概括式板书,
并随学生的理解感悟而逐步呈现。
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
意义      人生境界           哲学任务
宇宙   宇宙意义   天地境界(圣人)   教人了解宇宙
社会   道德意义   道德境界(贤人)   授人道德原理
自己   功利意义   功利境界
             没有意义   自然境界

六、教学观念和基本素养
1、 突出 “以学生为主体” 的育人观念
课文研究、问题设计、材料运用、拓展延伸,都以引导学生动脑动口为目的。问题深浅搭配,联系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2、 体现“丰富的人文内涵”
 教学活动以人为本,所引的材料渗透人文内涵,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熏陶,提升审美境界,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3、 遵循“师生互动”原则
教学过程基本采用对话形式,教师主要是启发、点拨,
使教科书的知识和参考资料的知识与学生的知识、老师的知识相融合,相互修正,再生发展,形成新的知识。学生经过自己的思索、体验,真正达到内化知识的目的。
七、创新点
我采用了政治课的教法,理论联系实际,采用了丰富的很有情趣的实例来阐释四境界,使抽象化、概括性的教科书内容变得鲜活起来,学生容易接受。并且十多个例子是按照学习过程由浅入深的顺序安排的,能很好地配合“研读课文——质疑讨论——课文悟读——探究拓展”的教学程序。
让学生以生活实例创设四种境界,激发了兴趣,又加深了理解。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人生的境界》ppt课件(13页)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阅读练习及答案
《人生的境界》ppt课件(28页)
《人生的境界》ppt课件(48页)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读后感
《人生的境界》flash课件1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课文阅读
《人生的境界》教案8
《人生的境界》教案7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6
《人生的境界》教案5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4
《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2)
《人生的境界》教学实录
《人生的境界》同步练习
名言名句之人生篇
《人生的境界》教案3
《人生的境界》学习要点及能力检测
《人生的境界》ppt课件6
《人生的境界》mp3音频课文朗读
《人生的境界》能力提高训练
《人生的境界》能力训练
《人生的境界》ppt课件5
“人生感悟”话题作文优秀范文(2篇)
“人生感悟”话题作文优秀范文
《人生的境界》难点解析
《人生的境界》质疑思辨
“人生哲理”话题作文精彩片段
《人生的境界》ppt课件4
《人生的境界》ppt课件3
《人生的境界》ppt课件2
《人生的境界》ppt课件1
《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
魏书生《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
《人生的境界》教案2
《人生的境界》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