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6-19 |
站长备注: 此试卷没有答案!如果有谁做出来的,请把答案回复在后面,以方便大家做题!
期末检测题
第一部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须臾(y ) 猝(cu )然 崎岖(q ) 忿(f n)然
B.会晤(w ) 臊子(s o) 肇(zh o)祸 按捺(n )
C.什物(sh ) 酝酿(ni ng) 家圃(p ) 恍惚(h )
D.(合字:竖心、西)惶(x ) 啁啾(ji ) 腌( )(合字:月赞) 宿儒(r )
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天穹 绣象 议事日成 跌宕起伏
B.妖娆 湍急 诚言不谬 戛然而止
C.停滞 宛转 怨天由人 百无聊赖
D.铿锵 妥贴 至礼名言 身凌其境
3、填人下面空格中最恰当的一项( )
⑴我 体验到大自然那无比的深奥、美丽和 。
⑵请 他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唯有让其 ,才能使其 。
A、亲身 微妙 尊重 自信 自立
B.亲身 奇妙 尊敬 自信 自立
C.切身 奇妙 尊敬 自立 自尊
D.切身 微妙 尊重 自立 自尊
4、对下面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汗牛塞屋(使……流汗) B.学而不思则罔(迷惘而无所得)
C.但手熟尔(但是) D.敏而好学(勤奋、努力)
5、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它让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6、举出这本教材中最使你感动的人和事,并用一句话概括理由。
7、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会当凌绝顶, 。
⑵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
⑶学而不思则罔, 。
⑷晴空一鹤排云上, 。
第二部分:
(一)
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
胡适
①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②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后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须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书,30年读11万页书。
⑥诸位,11万页书足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注]撙:撙节,从全部财物里节省下一部分。
8.在这篇演讲词中,作者表达的观点是 。
9.这篇演讲词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点?
10.“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一句使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哪两句古诗?
11.作者在文中所批驳的言论归纳起来,实际上就是只强调 ,而不肯 。
12.第④段,作者说:“凡是要等到了有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这是为什么?
13.第④段中,前两句和后一句意思是相互补充的,只不过前两句是从 说的,后一句是从 说的。
14.为了有理有据地批驳错误言论,作者采用了举例论证法,举了一个事例。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个事例。
15.第⑥段在论述如何对待每天的一点钟时,作者从正反两方面阐述,正面论述 ;反面论述 。
16、结尾引用了易卜生的“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一句名言,再加上“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一句,这两句话合起来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17、结尾一句“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表达了胡适先生作为一个学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二)
一大早,孩子抱着一块船板泅过浅水湾,在礁岩下的背风处,他找到了老爷爷。
“……妈妈病了,咳血……”他畏缩地看着老人的面孔喃喃地说,“钱花光了,就要断药……我……”
老人用力眨巴眨巴昏花的老眼,仍是啥也没说,只将手中削好的拉达和一只旧网兜递给孩子,领他走进岩洞。
他们又找到了燕窝。老人用粘泥在燕窝边垒成一个个假窝,教孩子将小燕移进去,然后摘下那些变黄变脏的真窝。
“这样,小鸟就不会死去吗?”他们坐下啃干粮时,少年问。
老人点点头,随即,又摇摇头。
“别老惦着小燕,多想想你妈的病吧。”老爷爷说,“治那种病,很费钱的哟……得采到最值钱的赤燕窝……”
“是红色的燕窝吗?”
“红色的。燕妈妈看到窝儿被人换掉,就会不要命地赶筑新巢;唾液用尽了,燕妈妈又急又累,就会吐出血来,窝窝,就红了……”
“我明白了。把小燕搬到泥窝,就是逼着妈妈……吐血!’’少年凄然说,“爷爷,够了吧,别再逼它们……”
“今天是最后一次采窝了。”爷爷说,“然后,咱们要等到明年……”
少年心中一阵紧缩。没窝可采,那就说他将“失业”,不能为家里挣钱,而妈妈又得……去卖血了。妈妈刚刚能起床,再去卖血,她……受得了吗?
一老一少攀上礁岩,爬进他们粘过泥窝的洞子,去采那种最值钱的红色燕窝。可是,那些洞里依然只有泥窝,装着早已死去的干缩了的雏燕。出入了数十个洞穴,他们没有采到一只红窝。孩子失望极了。“别急。”老人安慰他,“我说过,只有极少数鸟儿会干这种傻事。但傻鸟儿总会有的……”
他们又走进那个窝孔船的临海洞穴。哦,一只大燕子伏在洞底,在它之上,在泥窝边的石壁上,凝结着一只极大的透着殷红血色的窝;一对黄嘴小燕在这美丽的新居里正兴高采烈地闹着。少年捧起地上的母燕。
母燕嘴角还凝挂着一缕血丝。它微微挣扎一下,就在男孩的手中安详地合上了双眼。
“它累死了。”老爷爷轻声说,“别哭,孩子,失去了母亲的雏燕终归要死去的。摘下红窝吧……”
“我没哭,”少年说。他觉得自己的心肠正在经受淬火,在变硬。为了妈妈,他采下了那只红窝,而将一对不知死期将近的、快乐的小燕塞进燕妈妈尚有余温的双翼之下。
18.少年去采燕窝的原因是 。
19.当少年问老人“这样,小鸟就不会死去吗?”老人先“点点头”,随后又“摇摇头”,老人这样前后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20.红色的燕窝是怎样形成的?
21.文中少年的妈妈吐血的原因和燕妈妈吐血的原因是否相同?请具体分析。
22.根据上下文,说说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和作用。
⑴少年心中一阵紧缩。没窝可采,那就说他将“失业”,不能为家里挣钱,而妈妈又得……去卖血了。
⑵它微微挣扎一下,就在男孩的手中安详地合上了双眼。
23.老人说:“只有极少数鸟儿会干这种傻事。”你认为母燕真的“傻”吗?谈谈你的看法。
第三部分:写作
生活中处处都有令我们感动的事情,请以“感动”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