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狱中上母书》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5-12


狱中上母书 
夏完淳(1631——1647,字存古,江苏华亭即今松口人,聪明早慧,五岁知书史,九岁能创作诗文辞赋)。夏完淳是明末著名的少年爱国英雄,其父夏允彝和老师陈子龙也都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和爱国志士。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他十四岁就跟随父亲起兵太湖,参加抗清活动。父亲牺牲后又随老师继续与清兵作战,在1647年7月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七岁。在狱中他写了三篇遗书:《狱中上母书》、《遗夫人书》和《土室余论》,以此来表达壮志未酬,英雄遗恨的爱国情感。此文是临刑前写给生母和嫡母的信。信中回顾了两年来起兵抗清的坎坷经历,抒发了国难家仇集于一身、死不瞑目的英雄遗恨,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文章吞声泣血、悲壮淋漓,这就义前的慷慨悲歌是一篇千古不朽的爱国主义杰作。
1、  课文分析: 
文章第一小段,开头便点出自己即将赴义,以身殉父而不得报母。文笔干净简洁,语气干脆肯定,这种开门见山的写法再现了临刑前时间上的紧迫感;同时“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又为这封绝笔书定了一个基调,确定了一个前提:面对生与义的抉择、家与国的矛盾,一个人应该怎样行动。全文就是围绕这一点来抒发烈士自己为国忘家、舍生取义的爱国之情和英雄之志的。
第二自然段,回顾起兵以来的坎坷经历,叙述国与家的种种不幸,抒发大仇未报,大恩未酬的满腔遗恨。
作者满怀酸痛地回顾了两年来父子为国奔波的坎坷经历。据《明史》记载,1645年6月,夏氏父子起兵松江,以吴志葵的水军为骨干,联络各处义军攻打苏州,以图切断清军在南京与杭州间的联系,阻其南侵,但陈兵城下四十五天,围城失败,清军大举反攻,8月攻陷松江,吴志葵遇害。9月17日,夏允彝投水自杀以身殉国,这就是文中所说“严君见背,两易春秋”的背景。1646年春,夏完淳继续父亲遗志,与老师陈子龙、岳父钱梅再次起兵,不久又为清浙闽总督张存仁击溃,陈子龙投水自杀,夏完淳与岳父被俘。这就是作者文中所说的“一旅才兴,便成齑粉”,作者把这种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抗清经历概括为八个字“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文中特别强调“自分必死”,说明这位少年英雄的确视死如归了。在写了为国之后,接着,作者写了自己的忘家,他满怀负疚之情叙述了自己家门的不幸,“一门飘泊”,死生不能相聚相依,这种情况皆由自己无暇顾家所致,因此他深深地自责:“不孝之罪,上通于天。”作者不顾家是因为他把全部精力献给了国家。作者在自责之后,便集中抒发了自己为国忘家、舍生取义的爱国之情:他先表现了自己对家门不幸的沉痛感慨,为亲人生活无着的焦虑;然后,说明了家国一体的关系,表现了为国献身的壮志;最后回忆十五年来母亲的教养之恩,再次表示对双慈的惦念和感激。作者对母亲的深情,说明了他并未忘家,从而便衬托出他一心为国之不易,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
第三自然段,作者交代后事,再次抒发对母亲的深情,并表达自己为国为先、以气节为重的志向。
首先是对二位母亲的安排,再次体现出作者的“孝”。
对“立后”问题的安排,如生男孩,“家门有幸”,这幸一方面是香火有续,家门有幸;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父志有人继承,值得庆幸。坚决反对立后,原因有二:一是在当时沧海横流的情况下,象作者父子那样坚持民族气节的人极少,如立后之人气节有亏,反而会辱没夏氏父子。第二,从国家与夏家利害一致性上考察,把家族命运与国家命运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时时从民族前途考察。在立后问题上,作者明确表现出以气节为重、以国事为先的立场。
然后,作者抒发了死而不已的爱国之情,表现出死不瞑目、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最后一个自然段,反复强调地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之情和英雄之志,把自己死得其所的大无畏精神和死而不已的复仇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慷慨激昂。
2、  写作特点: 
充沛的气势(浩然正气)与复杂丰富的感情(沉痛、负疚、慷慨、关切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苍凉悲壮的风格,具有一种回肠荡气、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狱中上母书》读后感
《狱中上母书》ppt课件2
《狱中上母书》ppt课件1
读夏完淳<<狱中上母书>>随感二首
《狱中上母书》译文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