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学习要点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5-05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古代神话人物。《山海经》作者不详,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撰。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学习本文首先要通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掌握文章的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主旨。

  一、掌握如下字词。
  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盘(  ) 沧沧凉凉(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逐日:追赶太阳。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逐走:竞跑,赛跑。
  辩斗:争辩,争论。

  3、通假字。
  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

  4、古今异义。
  去:距离。
  汤:热水。

  二、课文内容学习。
  1、这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两小儿辩日》这篇短文写两个小孩子对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上人的远近有不同的看法,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以此说明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这篇短文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2、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那么,什么是'邓林'呢?'邓林'实有基础,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音近,'邓林''桃林''邓林'为地名之说,与'邓林''桃林'之说并不矛盾。我们可以认为,'邓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邓林'这一地名是因'邓林''桃林'之义而得名的。此处,'''桃林'同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处;夸父的口渴如焚,与提供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阴的'桃林',在内容上也是相合的。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3、怎样看待两小儿对孔子的讥笑?
  《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是编出来的,并非真有其事。经专家研究,《列子》里写这个故事,确实有讥笑孔子的意思,这是因为《列子》是道家的著作,而孔子是儒家。学派不同,所以道家在这个故事中讥笑孔子。但我们学习本文,应从文章本身出发,来认识它的思想价值。就本文来看,孔子不能回答一个难题并不能说明他不'多知'。但两小儿的讥笑也是有道理的,因为这确实说明孔子不是无所不知的,人们由此可以受到启发:连孔子这样一位十分博学的人都有所不知,说明人们的确不可能无所不知。因此,不宜把两小儿对孔子的讥笑作为故事的主旨去理解。
  三、译文

  1、《夸父逐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2、《两小儿辩日》
  孔子往东方游学时,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蓬,等到正午时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清凉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距离远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够断定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四、问题思考。
  1、同学们读了《夸父逐日》,有什么样的感想?
  
2、两个小孩的辩斗,对于同学们有什么样的启发?

中考解析

  (贵州省贵阳市)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生命,需要一个支点,因为生命很脆弱。生命一经有了支点,就会强劲起来,就会挺拔和旺盛起来。这支点不是别的,是对人类的关心和同情,是对生活和世界的爱,是对未来永不失落的希望。支点回报生命的,不仅仅是一种依托,一种凭借,一种支撑。支点回报生命的,是永远的信心,永远的充实,永远的力量。生命只有找到这样的支点上才能造就辉煌。所以伽俐略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
1
.短文的论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短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加红的'这样'具体指代什么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短文主要运用了说理的论证方法,请根据本文的中心论点,举一个恰当的事例论据来辅助论证。
事例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你以什么作为自己生命的支点,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阅读议论文的综合能力
【分析】:
1
.本题考查对论证方式的判断。论证方式有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述、证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反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从而表明自己正确的见解和主张。本文的论证方式是立论。
2
.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分析。本文主要运用了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生命需要一个支点。
3
.本题考查对代词指代内容的分析。'这样的支点''这样'是修饰'支点'的,具体是指第3'是对人类的关心和同情,是对生活和世界的爱,是对未来永不失落的希望'
4
.本题主要考查对论据与论点关系的理解及概括事例的能力。读写结合,较好的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要求补写的事例能证明论点,语句通顺。示例:钱学森为了祖国的强盛毅然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排除重重阻挠回到祖国,与其他科学家一道,研制出原子弹、氢弹,威震世界。
5
.本题考查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表述观点的能力。在观点正确的前提下,能言之成理即可。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教案2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教案1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教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