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神游物外》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4-30


《神游物外》教案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二、在深入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味庄子的哲学思想。
    三、在理解、把握原文的基础上,对庄子的哲学思想进行辩证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一、文章中文言词虚词的理解与把握。
    二、文章中语句含义的理解与把握。
    三、文章中表现的哲学思想的理解与扬弃。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梳理语言现象,读懂文章,把握大意。
    第二课时:理解文章,把握文中语句含义,思考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出自于《庄子》的成语或是寓言故事是。
    (游刃有余、坎井之蛙、目无全牛、涸辙之鲋、薪尽火传等等)
    2简单介绍庄子及著作。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蒙(一说是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我们今天就来一起读三段庄子的文章,分别出自于《逍遥游》《养生主》《秋水》,三段文章都是节选。
    二、学习过程
    1自读课文。
    (1)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准字音。
    (2)把不明白意思的词圈画下来。
    (3)把文章和注解都认真阅读一遍。
    2朗读课文。
    (1)读出文句的语气。
    (2)读中揣摩文章大意。
    3梳理三段文章的重点实词、虚词。
    第一段《逍遥游》节选:
    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大本,树干粗大;臃肿,这里形容树干弯曲、疙里疙瘩;中(zhòng),符合;绳墨,木工用以求直的墨线。
    立之涂:通“途”,道路。
    众所同去也:拒绝、排斥。
    以候敖者:候,窥伺;敖,通“遨”,遨游。
    不辟高下:通“避”。
    中于机辟:落入。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第一个“树”,树木;第二个“树”,种植。
    安所困苦哉:哪里。
    第二段《养生主》节选: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宰。
    乃中经首之会:节奏。
    善哉!技盖至此乎:通“盍”,怎么。
    所见无非全牛者:没有不是。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用精神接触。
    因其固然:本来的样子。
    技经肯綮之未尝:没有,尝试。
    良庖岁更刀,割地;族庖月更刀,折也:良庖,好厨师;族庖,一般的厨师。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恢恢乎,宽阔的样子;其,它;于,对。
    虽然,每至于族:虽然,即使这样;族:聚集的样子。
    神为止,行为迟:视为(之)止,行为(之)迟;为,因为。
    第三段《秋水》节选:
    儵鱼出游从容:悠闲自在。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本来。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已经。
    4自己梳理本课中的以下语言现象。
    (1)通假现象。
    (2)词类活用现象。
    (3)一词多义现象。
    5概述文章的大意。
    第一段《逍遥游》节选:
    对于樗树是否有为的问题,庄子与惠子展开一番有趣的对话,以狸狌与牛斄为例,阐明了自己对有为与无为的选择与判断标准。
    第二段《养生主》选段:
    作者借庖丁之口“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以解牛为例说明对客观事物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第三段《秋水》节选:
    记叙了庄子与惠施的一段对话,展示了庄子谈论的机趣,以“耍赖”的方式,挡住了对方的“穷追不舍”。
    
    第二课时
    一、阅读文章,简介文章的文化背景。
    1《逍遥游》节选:
    “逍遥”,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2《养生主》选段:
    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
    全文以厨工解牛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对待客观事物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要“以无厚入有间”,就能“游刃有余”,就能“技经肯綮之未尝”,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现在本文的字里行间,表面上看虽是在谈论养生,实际上是在体现作者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追求。
    3《秋水》节选: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海神若跟河伯的谈话,“望洋兴叹”就出自于此。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课文节选部分记录的是庄子与惠子的一段意趣盎然的哲学对话。
    如何认识这个问题?《在科学精神上,庄子不如惠子》一文的作者是这样认识的:遥想当年,庄子与惠子漫步在濠河的拦河坝上(今日安徽凤阳县北),庄子看着濠河里的白儵鱼感慨道:“鱼儿多快乐啊。”惠子立刻指出:“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乐不乐呢?”庄子反问道:“按照你的逻辑,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乐不乐呢!”惠子反驳道:“我不是你,我不知道你的感受;你不是鱼,当然也就不知道鱼的感受了,还有什么可辩说的吗?”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争论到这里,庄子偷换了一个概念,他把信息如何在人与鱼之间传递的问题,转变成了人在什么地方得到鱼的信息的问题。惜乎,悲夫!一个符号信息传输学的重大科学命题,就这样化解掉了。
    (展示不同认识,为让学生多角度的理解文章内容。)
    二、阅读、翻译下面的语句,并思考其含义。
    1《逍遥游》节选:
    (1)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
    (2)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2《养生主》节选: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2)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3)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4)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己解,如土委地。
    3《秋水》节选:
    (1)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3)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5)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三、梳理文脉,把握主旨。
    1《逍遥游》节选:
    惠子:樗——大本、不中绳墨、立之涂,匠者不顾
    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
    庄子:狸狌——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
    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
    (看似有用,自身不保)
    牛——若垂天之云,而不能执鼠
    (看似有用,但也无用)
    大树——广莫之野,彷徨乎其侧,逍遥其下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
    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看似无用,还是有用)无用为用
    2《养生主》选段:
    解牛境界: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姿势协调
    砉然响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动作节奏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解牛效果
    解牛追求: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道比技重要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过去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后来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官止神行——现在识道过程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原因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结果
    ↓臣之刀十九年,所解数千牛,刀刃若新发于硎——结果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原因
    吾见其难为,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谨慎
    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
    追求“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3《秋水》节选: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惠诘庄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反诘惠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惠子的推理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的智慧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神游物外》同步练习
《神游物外》导学案
《神游物外》ppt课件3
《神游物外》ppt课件2
《秋水》原文和译文(全)
语文版《神游物外》ppt课件1
《逍遥游》原文和译文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