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长河落日扁》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4-26


长河落日扁 
【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1、理清课文思路 2、学习说明方法  
过程和方法:1、收集资料,动手观察 2、讨论合作,共同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敢于探索、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行解决字、词问题。初步读懂课文,疑难之处记下来,与同学讨论。  
2、寻找王维的诗《使至塞边》,读熟并理解。  
3、阅读《物理》课本中“光的折射”一节中的有关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自学、合作  
1、导入: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这幅图画,和我一起朗读王维的诗《使至塞边》。再看我做一个物理试验。(见附件)请你们解释为什么会看到两枚硬币?(或做“铅笔放入水中的实验”)。因此,有人就把王维的诗改为:“大漠烟自横,长河落日扁”--板书《长河落日扁》。  
2、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理清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落大意。 
(1)本课需要积累的词汇: 
    雕琢:①雕刻(玉石)。②过分地修饰(文字)。 
海市蜃楼: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可望而不可即:即,接近。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奚落:用尖酸刻薄的话揭人短处,使人难堪。 
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2)通读课文,抓住关键信息句,用简洁的语言编写文章的阅读提要。 
    提示:第一部分:(①)由王维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引出说明对象。 
    第二部分:(②-⑥)说明“长河落日扁”的原因。第2段写作者在大海观日时看到初升的太阳是扁的,联想到落日怕也是扁的,并在书里找到了答案,亲眼所见得到了证明。第3段承上启下。第4段,用筷子实验说明光的折射的原理,引出下段的说明。第5段说明落日扁的原因: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产生折射;折射贴近地面,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第6段写海市蜃楼也是由于温度变化造成局部空气密度变化,使光线曲折而形成一种自然现象。 
    第三部分:(⑦)光的折射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第四部分:(⑧)作者通过探究“长河落日扁”的事理,告诉我们:司空见惯是理所当然的,但常常不一定符合科学道理。 
3、分四人小组讨论,在小组内复述第二部分的内容。要把这部分列举的4个例子尽可能概括清楚。  
4、集中交流,共同归纳出第二部分的内容。  
板书:①落日扁。亲眼见。  
②筷入水,“折”两段  
③光线曲,落日扁  
④“蜃楼”景,曲线“祸”  
第二板块:探究、辨析  
1、 齐声朗读第二部分  
2、 辨别4个例子之间的关系。  
提问:请你联系问文题,思考上述4和内容,说说哪个是课文的重点?它们使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明确:③是文章的重点,是课文的中心。①②④是为了更透彻的理解③而举的例子;③是课文的说明对象。①②④是举例说明,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再读这一部分,思考:作者写①②两个例子是为了引出作者所要说明的对象,后面又写了④,④这个例子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明确:列举大家经常听到又未必了解的“海市蜃楼”成因的例子,是为了补充说明自己的判断的可信性,最终让人信服:落日不是圆的而是扁的。)  
4、把课文中关于“海市蜃楼”的介绍和《物理》课本上关于“海市蜃楼”的介绍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文学性介绍和科学性介绍的不同。  
(此环节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和辨析的能力)  
第三板块:归纳、总结  
1、 写作特色归纳:  
A、 思维严密,说理缜密  
B、 举例浅显易懂,生动形象  
C、 语言准确、简练  
2、 价值观探究:  
提问:“光的折射现象为人类发展文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你能举出例子来说明吗?  
(明确:近几百年来,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设计制造的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见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扩大了我们的眼界。)  
(此环节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利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进行大胆的想象。)  
3、 主题思想归纳:  
    现在,我们知道了“长河落日扁”的原因,也明白了“司空见惯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常常不一定符合科学道理”,这些认识是我们在对课文的阅读中得到的体会。那么,你认为作者 写这篇文章表现了什么精神?学了课文后,你对“科学的追求”有了怎样新的认识?  
(明确:主题思想:表现了作者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善于发现,执著探究的精神。)  
(明确:认识:用科学方法解释自然科学规律,树立崇高的科学思想。)  
4、 教师总结:美丽的大漠,袅袅的狼烟,曾让我们神往;有趣的实验,科学的解说,让我们理智的思考。感谢作者的解说,感谢编者的推荐,更感谢同学们的参与,这接课将给我们留下无尽的思索,也许将来的科学家就出在我们中间。多读书,勤思考,勇探索,这就是老师给你们的忠告。  
5、 作业:  
a、课后练习1、2、3  
b、作者发现了“长河落日扁”,你在日常生活中还发现了什么“司空见惯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常常不一定符合科学道理”的事情吗?如果有,你也写一写。  
附件:  
一、大漠风景图  
二、《使至塞上》  
王维 (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三、八年级上《物理》:“光的折射”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长河落日扁》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海沧《长河落日扁》原文阅读
《长河落日扁》教学案
《长河落日扁》ppt课件(35页)
《长河落日扁》教学设计2
《长河落日扁》导学案
《长河落日扁》ppt课件3
《长河落日扁》ppt课件2
《长河落日扁》练习题
《长河落日扁》同步练习
《月迹》《长河落日扁》教案及练习
鄂教版《长河落日扁》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