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外国诗歌四首《我一无所求》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4-20


我一无所求 

 

(1) 作者简介。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Rabindranath Tagore , 1861 — 1941) 出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各答尔市。父亲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是一位哲学家和宗教改革者。泰戈尔是父母最小的第 14 个孩子。他的哥哥、姐姐和侄辈亲戚中有好几位作家、音乐家或画家。泰戈尔丰富的学识,主要得益于父兄及家庭教师的教诲。在这样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家庭中成长,泰戈尔 8 岁便开始练习写诗, 12 岁时随父亲周游北印度,这时开始写剧本, 15 岁时在杂志上发表第一首长诗《野花》,获得好评。 1877 年他写出第一篇短篇小说《女乞丐》。 1878 年赴英国学习,在伦敦大学攻读英国文学和西方音乐。 1880 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1883 年泰戈尔与默勒纳利妮·黛维结婚。这个阶段,他的创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890 年,听从父亲的吩咐,泰戈尔到东孟加拉乡下经营父亲的田产。在此期间,他与农民成了真正的朋友,成了他们的代言人。他一方面创作,一方面收集民歌民谣。这段经历,对其诗的风格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1913 年,泰戈尔的诗集《吉檀迦利》获诺贝尔奖。他将这笔数额可观的奖金和他的全部著作版权捐给由他创办的以传播古老的印度文化为己任的国际大学,作为办学经费。 1905 年前后,他积极参加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争取印度民族解放的运动。 1920 年至 1929 年他先后访问了英国、美国、中国、日本、秘鲁、意大利、瑞士等,并发表演讲集《在中国的谈话》。 1941 年泰戈尔在印度的加尔各答市逝世,享年 80 岁。 

泰戈尔一生共创作诗歌 50 多部 ( 集 ) 、长篇和中篇小说 12 部,短篇小说 100 余篇,剧本 20 多部,还有许多有关政治、哲学、文学方面的著作。 

(2) 基本解读。 

作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泰戈尔的影响是全球性的。他的创作更带有东方诗人对人生、对自然、对爱的颖悟的特点。他早期的诗以写“爱”为主题。然而这种“爱”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甜言蜜语式的男欢女爱,而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自然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景观。他的诗带有民歌的色彩,单纯,宁静,和谐。他善于选择小景小物,如黄鸟、羔羊、麦田、蜜蜂、溪流、挤奶的女人等,当他将这些乡村小景零零星星地摆在一起的时候,一种纯真、和谐的乡间爱情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我一无所求》正属于这样的作品。 

《我一无所求》即《园丁集· 13 》,现题目为课文编者所加。 《园丁集》收入的是泰戈尔 1913 年前后的诗作,诚如诗人在自序中所言:这些诗是“关于爱情和人生的抒情诗”。风格上与《吉檀迦利》相近,带有某种宗教的神秘主义色彩。 《我一无所求》可以说是《园丁集》中的一首佳作。全诗由三节诗组成,出现于诗中的有两个人物:一是“我”, “一无所有地站在树林后”的“我”;一是“你”,一个正在挤牛奶的女人。这一幕生活小景,发生于乡间恬静的榕树下。从景观的动与静的角度看,这里有静的自然景观和动的人的景观。清晨,乡村的一切仍带着黎明时分的倦意.湿润的空气,薄雾中的嫩草,芒果树在村径上飘洒着繁花,蜜蜂在四周嗡嗡飞着。就在这样的情景中, “我”提着空桶子,看着“我”的女人挤牛奶。这是一幅近乎静态的美丽的图画。远处,湿婆天的庙门开了,朝拜者开始诵经;汲水的女人从河边走来,水瓶里发出汩汩的声响。这是动态的景观。动态也罢,静态也罢,这里只有客观的描摹而没有主观的诉说。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是无需用言语的,一切自有一种和谐的空气流溢于四周。诗人所要表达的爱,正融化于这幅乡间美景之中,爱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当诗人的感情移位于大自然的时候,周围的一切就莫不充溢着爱意。这就是泰戈尔早期的诗,写爱也写自然,爱与自然融为一体,人成为自然的一种景观。 

《我一无所求 ) 用优美的文笔写乡间的生活小景,诗中呈现着各种美丽而恬静的画面。富有画面感和色彩感是泰戈尔抒情诗的一大特点,这位热衷于写和谐的自然景观的诗人,以他的田园牧歌式的抒情诗,以他对人性,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关注.而赢得了美誉。瑞典皇家学院在授予泰戈尔诺贝尔奖的颁奖词中这样评论 ( 园丁集 ) : “在这部诗集中,我们窥见了他的个性的另一方面;青年恋人忽而狂喜,忽而焦虑的爱情体验;人生浮沉中的渴求和欢悦。尽管如此,整部诗集仍然闪烁着更高世界 

的微光。” 

(3) 问题探究。 

泰戈尔的抒情诗多是一种平和、恬淡的田园诗。他的诗与上一课学习的普希金的激情澎湃的抒情诗,格调完全不同。可将这两位诗人的抒情诗进行比较,探究两类抒情诗不同的特点,加深对两位诗人不同的抒情风格的认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泰戈尔《我一无所求》阅读练习及答案
泰戈尔《我一无所求》原文阅读
《我一无所求》ppt课件2
外国诗歌四首《致大海》《我一无所求》《底片》《黑八月》ppt课件1
外国诗歌四首《致大海》《我一无所求》《底片》《黑八月》教案2
外国诗歌四首《致大海》《我一无所求》《底片》《黑八月》教案1
《我一无所求》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