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二年级上 >>
邵阳县二中高三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5-12-25


命题人:唐臻高
一、(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摴(chū)蒱        溷(hùn)藩         若偻(lóu)        缇(tí)骑
B、扃牖(yǒu)        鬻梅者(yù)        奴颜婢(bì)膝     湮(yān)没
C、投缳(huán)       修葺(róng)        .摴(chū)蒱        斫直(zhuó)
D、逡(jūn)巡        异爨(cuàn)         石罅(xià)        栏楯(shǔn
)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A、僻(偏僻)不当道者      妪(婢女)每谓余曰    斫其正(砍)                    忠义暴(显露)于朝廷
B、发(抒发)其志士之悲哉     雨泽下注(流入)      甘受诟厉(辱骂)             余既为此志(志向)
C、以欹(畸形)为美     殆(大概)有神护者      夭其稚枝(斜长的树枝)           按(查究)诛五人
D、迨(等到)诸文异爨     极天(天边)云一线异色     客逾(越过)庖而宴          遏其生气(阻碍)
3、选出与“故莫能知”中的“故”的意义不相同一项是 
A、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B、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
C、故谴将守关者                           D、轩东故尝为厨    
4、下列各句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须臾成五采    B、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C、至莫夜月明     D、殆有神护者
5、对《五人墓碑记》的评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义”是五义士精神的核心,全文不论叙事还是议论抒情,都是紧扣“义”字展开的。
B、本文的写作目的是鞭挞奸阉党的罪恶,弘扬中华民族为了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精神。
C、五义士反抗阉党的斗争,反映了正义斗争的巨大力量,表现了奸淫阉党的虚弱本质。
D、本文在阐述生死价值问题的同时,批判了甘心依附阉党的官僚士大夫的卑劣行径。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志》是公安派散文家归有光的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项脊轩是作者书斋的名字,文中作者借书斋这一地点,先后叙写了与之有关的祖母、母亲和妻子三位女性的事,抒发了人世变迁及思念亲人之情。
B、张溥是明末文学家,他的《五人墓碑记》是一篇墓志铭,记载了明末反对阉党的斗争中英勇就义的五位烈士,他们是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顺昌。
C、自古文人墨客以东岳泰山为吟咏题材的诗文数不胜数,但他们大多是对苍松绿树掩映下的泰山秀丽风光的描绘、歌颂,而姚鼐的《登泰山记》描绘则是冰雪覆盖下的泰山,别具一格。
D、龚自珍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其以敏锐的思想和深厚的文化功底为后人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文,《病梅馆记》就是其中一篇,作者以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热爱生活、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24分)
(一)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迨诸父异爨    迨:大概                 B.妪每谓余曰  每:经常
C.先*抚之甚厚  抚:抚养                   D.何竟日默默在此  竟:竟然
8、能够表现祖母关怀孙子的一组句子是()
①某所,尔母立于兹。              ②儿寒乎?欲食乎?
③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④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⑤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而朝,他日汝当用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9、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前,院子的南北是一个整体,后来分了家,院中开了许多小门,一变再变,院中有许多墙壁了。
B.老妪是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
C.作者和老妪对祖母的感情深厚,回忆祖母的话,都落下了眼泪。
D.祖母希望作者将来有一天能考上官,并把祖上留下的象笏交给了他。
(二)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pù)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A则尽其天年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B.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斯固百世之遇也
C.亦以明死生之大          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D.安能屈豪杰之流,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又剪发杜(塞、闭)门    其辱人贱(卑贱)行
B、视(比较)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人皆得以隶(像奴仆那样)使之,
C、荣(荣耀)于身后         斯固百世之遇(际遇)也
D、以老(老人)于户牖之下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同情)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12、下列句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不能容身于远近           ②忠义暴于朝廷               ③荣于身后
④匹夫有重于社稷也                    ⑤以老于户牖之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13、这一段的关键句是(   )
A、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B、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C、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D、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4、对本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五人和阉党高官“辱人贱行”对比,颂扬了五人临刑时的勇毅。
B、作者把五人同周公并列,众人为之折腰洒泪,可见其品格之高,影响之大。
C、作者运用假设的反问句,从正面说明五人及周公之死的可贵。
D、作者以饱含讽刺的笔墨,揭露了“今之高爵显位”为了苟全性命而表现出来的种种“辱人贱行”。
(三)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15、根据句式特点,对下列句子的解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A、“曲”和“直”是反义词,“欹”和“正”是反义词,“疏”和“密”也是反义词。
B、“姿”、“景”、“态”的意思是“景致”的意思
C、“以……为”是“把……当作”的意思,“则”是“就”的意思
D、作者用两两对比的方式,形象地揭示了某些人对梅的审美标准。
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表意相同的一项是(    ) 
A、慷慨得志之徒                   B、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C、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D、夭其稚枝 
17、对下列两个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A、“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指统治者帮凶奴才,根据主子意图,奔走效劳的卑劣行径。
B、斫、删、夭、锄、遏,写出了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恶劣手段;“江浙之梅皆病”说明后果的严重,人才受害之惨。
C、这几句用词精当,“斫、锄”表现其对正直人才的粗暴摧残,“删”字暗喻大批人才遭到迫害,“夭”字象征新生力量被扼杀,“遏”字意味着不让发扬蓬勃朝气。而“养”字形象点出了他们豢养奸佞小人的险恶用心。
D、“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这一句满怀义愤的议论,无情地痛斥了统治者的罪行。句中两个“之”字的用法相同。  
18、对这段文字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段中的梅,比喻人才,作者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B、文段用了不少整齐的句子,使文章气势充沛,感情强烈
C、作者用语言描写的手法,引出了批驳的对象。
D、“夭”字暗喻大批有用人才遭到严重抑制,“删”字象征新生力量惨遭扼杀。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隆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间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世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19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方以长:长方形。
B、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教授:当时官名。
C、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    遗风余思:存留于后人心目中的典范德行。
D、晋王右军墨池    王右军:文中的王君盛。
20、下列句中“岂”的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B、岂其学不如彼邪?
C、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D、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21、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推王君之心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A、两个“及”相同,两个“推”不同。
B、两个“及”相同,两个“推”也相同。
C、两个“及”不同,两个“推”相同。
D、两个“及”不同,两个“推”也不同。
22、对文中州学教授王盛题字并请作者作记的目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提高景点知名度,招揽更多游客。
B、借表彰、推广王羲之勤学苦练的精神,来劝勉州学学生刻苦读书。
C、附庸风雅,借曾巩才气抬高自己的声望。
D、仰慕王羲之,不想让他的遗迹默默无闻于民间。
23、结合上下文,对"临池学迨诸父异爨书,池水尽黑"理解不正确的一句是(     )
A、这句话是说,天天练习写字,在附近的水池边洗砚洗笔,把池水都染黑了。
B、这是写张芝刻苦学习书法的事。
C、这是写王羲之效法张芝刻苦学习书法的事。
D、"临池"这两个字,后来成为一个词,指练习写字。
24、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通过记墨池,指出王羲之的书法的卓越成就,就是从精心学习得来,主旨是借此勉励学者专心致志,努力上进。
B、这篇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是记叙与议论结合,一方面记事,一方面紧扣着所记的事发表议论。
C、本文由王羲之的书法成就联想到学习的重要性,指出特别是深造道德,尤不可废学。
D、本文主要交代了“墨池”的由来,王羲之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王君崇尚王羲之书法功夫之精深,曾巩因崇拜以上三人而写了《墨池记》这三方面的内容。
四、(12分)
25、翻译上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答卷
姓名                学号           
选择题答题表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            
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答案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3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4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五、作文(4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痕  迹            
              约翰.罗斯金
把每一个黎明看做你的生命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做你生命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可爱的事业和脚印,
让你的心灵得到充实的痕迹。
请以“痕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邵阳县二中高三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
参考答案:
1、B  2、D  3、D   4、D   5、B  6、C
7、B. 8、.C   9、.C   10、D  11、.D 12、.B  13、D  14、C  15、.B  16、D  17、D
18、D   19、D  20、C  21.D   22、B    23、B  24、D
25略   26略
《墨池记》译文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突起的高地,下临溪水,名叫新城。新城上面,有一口低洼的长方形水池,称为王羲之墨池。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临川记》里所记述的。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因而变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难道真的是这回事吗?当王羲之不愿受人勉强而做官的时候,他曾遍游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以快心于山光水色之中。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又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渐入佳境,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是因为他刻苦用功所达到的结果,而不是天才所致。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恐怕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看来学习的功夫怎么可以少化吗!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
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深怕关于墨池的事迹被湮没无闻,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爱好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吗?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更不用说仁人君子们留下来的风尚和美德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人教版高二上同步语文练习(全)
北京市宣武区2004-2005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2005——2006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中第三册重点句子背诵检测
高中第三册古诗词默写测试
衡水中学2004—2005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一调考试年级试卷
语文教材第三册名句练习
江苏省2001-2002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华中师大一附中2004—2005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I,II卷)
高二语文第三册一三五单元名句练习 可以做课上小测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