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悔 第三十三 魏文帝忌弟 【原文】 魏文帝忌弟任城王[1]骁壮。因在卞太后[2]阁共围棋,并啖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3]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跣[4]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复欲害东阿[5],太后曰:"汝已杀我任城,不得复杀我东阿!"曹丕 【注释】 [1]魏文帝:即曹丕。任城王:即曹彰,字子文,曹操的第二个儿子,和曹丕、曹植都是卞夫人所生,曹丕即位后,封任城王。 [2]卞太后:曹丕的母亲,曹丕即位时尊为太后。 [3]预敕:提早下命令。 [4]徒跣(xiǎn):光着脚。 [5]东阿:指曹植,字子建,封东阿王。 【译文】 魏文帝曹丕猜忌他的弟弟任城王曹彰勇猛刚强。趁在卞太后的住房里一起下围棋并吃枣的机会,文帝先把毒药放在枣蒂里,自己挑那些没放毒的吃;任城王没有察觉,就把有毒、没毒的混着吃了。中毒以后,卞太后要找水来解救他;可是文帝事先命令手下的人把装水的瓶罐都打碎了,卞太后匆忙间光着脚赶到井边,却没有东西打水,很快任城王就死了。魏文帝又要害死东阿王,卞太后说:"你已经害死了我的任城王,不能再害我的东阿王了!" 【评析】 魏文帝曹丕在登基之前动用各种手段和谋略联合各士族为其谋夺了世子的位置,之后又以卑劣的手段当上了皇帝,但是仍然不罢休,为了让自己的帝位不受威胁,甚至不惜用毒加害骁勇善战、战功赫赫的二弟曹彰。可怜为人之母的卞太后看着自己的儿子在面前死去,却无能为力。曹丕之后又想加害那个曾经深得曹操喜爱,差点抢夺了他太子之位的三弟曹植,被卞太后苦苦训斥。只是这时候的曹丕已经大权在握,根本不会手下留情了。 陆机临刑闻鹤唳 【原文】 陆平原[1]河桥败,为卢志[2]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3]鹤唳,可复得乎?" 【注释】 [1]陆平原:即陆机。八王之乱,陆机为成都王司马颖麾下平原内史。司马颖讨伐长沙王司马义,任命陆机为河北大都督。陆机进兵洛阳,在河桥大败。后来,司马颖左长史卢志诬陷陆机谋反,陆机被杀。 [2]卢志:字子道,当时是司马颖手下的左长史。 [3]华亭:地名,在吴郡华亭县华亭谷周围,故址在今上海松江,是陆机的家乡。 【译文】 平原内史陆机在河桥兵败后,受到卢志的谗害,终于被杀。临刑时叹息说:"想听一听故乡的鹤鸣,还能听得到吗?" 【评析】 陆机是西晋最有声誉的文学家,本来他可以过着读书写赋、吟诗作对这样逍遥自在的生活。但是后来在西晋的八王之乱中,应诏进洛阳的陆机,由于表现出色而担任了平原内史。陆机进兵洛阳的时候,兵败。在回城以后,又被小人卢志陷害,终于被杀害。陆机在来洛阳之前,经常和弟弟陆云在华亭的别墅里游玩。难怪在他临行前仍然在为自己走上的这条不归路而叹息,后悔当初出仕做官,落到今天这样的结局。后来人们就用"华亭鹤唳"去感慨简单生活的美好,后悔进入仕途。 周侯之死 【原文】 王大将军起事[1],丞相兄弟诣阙谢[2]。周侯深忧诸王,始入,甚有忧色。丞相呼周侯曰:"百口委卿!"周直过不应。既入,苦相存救。既释,周大说[3],饮酒。及出,诸王故在门。周曰:"今年杀诸贼奴[4],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大将军至石头,问丞相曰:"周侯可为三公[5]不?"丞相不答。又问:"可为尚书令不?"又不应。因云:"如此,唯当杀之耳!"复默然。逮周侯被害,丞相后知周侯救己,叹曰:"我不杀周侯,周侯由我而死,幽冥[6]中负此人!" 【注释】 [1]"王大"句:指晋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王敦起兵以诛刘隗为名准备攻入建康一事。 [2]诣阙(què)谢:王导是王敦的堂弟,当时担任司空、录尚书事。王敦起兵,刘隗劝晋元帝诛杀王氏宗族,因而王导兄弟整天到朝廷谢罪。阙,这里指皇宫。 [3]说:通"悦"。 [4]贼奴:对坏人的蔑称,这里指王敦等人。 [5]三公:晋代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是掌握军政大权的中央最高官员。 [6]幽冥:糊涂、昏暗。 【译文】 大将军王敦起兵谋反,丞相王导兄弟到朝廷请罪。武城侯周顗特别担忧王氏一家,刚进宫时,表情很忧虑。王导招呼周顗说:"我一家百口就拜托你了!"周顗照直走过去,没有回答。进宫后,极力援救王导。事情解决以后,周顗极为高兴,喝起酒来。等到出宫,王氏一家仍然在门口。周顗说:"今年把乱臣贼子都消灭了,定会拿到像斗大的金印挂在胳膊肘上。"王敦攻陷石头城后,问王导说:"周侯可以做三公吗?"王导不回答。又问:"可以做尚书令吗?"王导又不回答。王敦就说:"这样,只该杀了他罢了!"王导再次默不作声。等到周顗被害后,王导才知道周顗救过自己,他叹息说:"我不杀周侯,周侯却是因为我而死,我在糊涂中辜负了这个人!" 【评析】 周顗不仅没有正面回应王导的请求,而且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对此王导一直耿耿于怀。但实际上周顗不仅一直在替王氏兄弟的安危而操心,也在想方设法地去解救他们,只是他觉得要顾及到君臣之义,怕引起别人的非议,于是没有显露出自己的真实意思。但是这却让王导误会极深,所以在最后关头没有对周顗做出中肯的评价而使周顗丧命。但是从王导说的话中,我们看出了王导内心对周顗深深的歉意和懊悔。只是这样的事情已经成为永远无法挽回的遗憾了。 晋明帝问得天下之由 【原文】 王导、温峤俱见明帝[1],帝问温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温未答顷,王曰:"温峤年少未谙,臣为陛下陈之。"王乃具叙宣王[2]创业之始,诛夷名族[3],宠树同己[4]。及文王之末高贵乡公事[5]。明帝闻之,覆面着床曰:"若如公言,祚[6]安得长!" 【注释】 [1]明帝:即东晋明帝。 [2]宣王:即司马懿。 [3]诛夷名族:指晋宣王司马懿在创业过程中杀害魏王室曹爽、吏部尚书何晏、太尉王凌等人,以及逮捕了当朝的一批王公。名族,有名望的家族。 [4]宠树同己:指提拔追随自己的太尉蒋济等人,司马懿曾封蒋济为都乡侯。宠树,宠爱提拔。同己,指赞同自己的人。 [5]高贵乡公事:高贵乡公即曹髦,字彦士,曹丕的孙子。初封为高贵乡公,齐王曹芳嘉平六年(公元254年)大将军司马师废曹芳,立他为帝。高贵乡公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大将军司马昭又杀曹髦,立曹奂为帝。 [6]祚(zuò):国运。 【译文】 王导和温峤一起谒见晋明帝,明帝问温峤前代统一天下的原因是什么。温峤还没有回答,一会儿,王导说:"温峤年轻,还不熟悉这一段的事,请允许臣为陛下说明。"王导就一一叙说晋宣王开始创业的时候,诛灭有名望的家族,宠幸并栽培赞成自己的人,以及文王晚年杀高贵乡公的事。晋明帝听后,掩面伏在坐床上,说:"如果像您说的那样,皇位怎么能长久呢!" 【评析】 王导和温峤面见司马绍,对于司马绍的问话,温峤在想如何作答,而王导却直言不讳地把司马氏诛杀名门望族、培植亲信以及杀害高贵乡公等那些不光彩之事一一道破,只能说王导太过豪爽了。但是司马绍听了这些话后,觉得是羞愧万分,无地自容,好像自己做了那些事情之后被人给当面指出来一样。可以说,明帝这人很有觉悟。 王敦乱世遇周侯 【原文】 王大将军[1]于众坐中曰:"诸周由来[2]未有作三公者[3]。"有人答曰:"唯周侯邑五马领头而不克。"大将军曰:"我与周洛下相遇,一面顿尽[4]。值世纷纭[5],遂至于此[6]!"因为流涕。 【注释】 [1]王大将军:即王敦。 [2]由来:历来。 [3]诸周由来未有作三公者:指周顗官至尚书左仆射,但最终也未能做到三公。邑五马,指赌博时得到五个筹码。邑,通"挹",取。马,筹码。领头,领先。 [4]顿尽:倾心相谈,指真诚相待。 [5]值世纷纭:偏偏遇上如此纷乱的时世。 [6]此:指周顗被王敦所杀一事。 【译文】 大将军王敦在大庭广众中说:"周氏一族从来没有人做过三公。"有人回答说:"只有周侯已经拿到五个筹码领头,却不能取胜。"王敦说:"我和周顗在洛阳相会,初次见面,就能推心置腹。只是赶上世事乱纷纷,竟然落得这样的结局!"于是为他流下泪来。 【评析】 时隔很久了,当提到周顗的时候,王敦还是想到当初和周顗在洛阳的时候,两人一见如故,也为当初轻易将周顗杀害而感到后悔。 阮裕奉大法 【原文】 阮思旷奉大法[1],敬信甚至。大儿年未弱冠,忽被笃疾[2]。儿既是偏所爱重,为之祈请三宝[3],昼夜不懈。谓至诚有感者,必当蒙佑[4]。而儿遂不济[5]。于是结恨释氏,宿命[6]都除。 【注释】 [1]阮思旷:即阮裕。大法:指佛教大成之法,这里泛指佛教。 [2]被:遭受。笃疾:恶病、突发病。 [3]三宝:指佛、法、僧。 [4]蒙佑:庇护、保佑。 [5]不济:没有救了,即死去。 [6]宿命:佛教因果报应等宿命论、唯心论。 【译文】 阮思旷信奉佛教,虔诚、信奉到了顶点。大儿子尚未成年,忽然患了重病。这个儿子既是自己特别喜爱和看重的,就为他祈请三宝,昼夜坚持不懈。自认为信仰最虔诚能有所感应,必定得到保佑。可是这个儿子到底也没救过来。于是就怀恨佛教,把命定论全都抛弃了。 【评析】 阮裕信奉佛法,虔诚之至,相信佛祖神明的保佑。最疼爱的孩子重病在身的时候,虔诚的他还是想到了佛祖的庇佑,于是整天为儿子祈福。但是最终儿子还是没能救活,此时的阮裕已是无力回天,或许当时花点心思带儿子去治病求医还有一丝希望。以前一直信奉的佛法救不回儿子,虔诚有什么用呢?从那以后,他便再也不讲什么信仰和虔诚了。 简文帝不识田稻 【原文】 简文[1]见田稻,不识,问是何草?左右答是稻。简文还,三日不出,云:"宁有赖其末而不识其本[2]?" 【注释】 [1]简文:即东晋简文帝。 [2]赖其末而不识其本:依靠稻米生活却不知道水稻长什么样子。末:这里指稻穗。本:这里指稻苗。 【译文】 简文帝看见田里的稻子,不认识,问是什么草,近侍回答是稻子。简文帝回到宫里,三天没有出门,说:"哪里有依靠它的末梢活命,而不识其根本的呢?" 【评析】 身为一国之君,管着天下苍生的生存大计,却连自己每天吃的粮食、赖以生存的稻谷长什么样子也不认识,所以值得他好好去反思。 |
返回目录 | 上一页 下一页 |
|
|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QQ:11180768 浙ICP备0501916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