谗险 第三十二 王澄其人 【原文】 王平子形甚散朗[1],内实劲侠[2]。 【注释】 [1]王平子:即王澄,字平子。散朗:闲适爽朗。 [2]劲侠:刚劲狭隘。 【译文】 王平子外表非常潇洒、爽朗,内心却实在刚烈、狭隘。 【评析】 此句说的是王澄做人表里不一。他的外表看上去清高脱俗,潇洒自然。其实他这个人性格刚强,做人办事很有自己的主见,不喜欢征询别人的意见,总是让旁边的人觉得他很武断、难相处,所以他这种刚硬的态度,最终使得自己被王敦所害。 袁悦能短长说 【原文】 袁悦[1]有口才,能短长说[2],亦有精理。始作谢玄参军,颇被礼遇。后丁艰[3],服除还都,唯赍[4]《战国策》而已。语人曰:"少年时读《论语》、《老子》,又看《庄》、《易》,此皆是病痛[5]事,当何所益邪?天下要物[6],正有《战国策》。"既下,说司马孝文王[7],大见亲待,几乱机轴[8]。俄而见诛。 【注释】 [1]袁悦:字符礼,官至骠骑咨议。晋孝武帝太元年间,他深受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信任,经常劝道子专揽朝政。王恭知道这事后,报告了孝武帝,孝武帝借其他罪名杀死了他。袁悦曾离间王忱、王恭。 [2]短长说:战国纵横家所用的游说之辞。短长,《战国策》的书名曾称为《短长》,主要记述战国时纵横家的言论和行动,由汉代刘向根据先秦史料编订而成。 [3]丁艰:遭遇父亲或母亲的丧事。 [4]赍(jī):携带。 [5]病痛:小病,比喻小事。 [6]要物:最重要的典籍。 [7]司马孝文王:会稽王司马道子,字也叫道子,晋孝武帝的胞弟,死后谥为孝文。 [8]机轴:比喻国家的重要部门。机,弩牙。轴,车轴。 【译文】 袁悦有口才,擅长游说,讲道理也很精辟。最初任谢玄的参军,得到颇为隆重的待遇。后来,遇到父母的丧事,在家守孝,除服后回到京都,只带着一部《战国策》罢了。他告诉别人说:"年轻时读《论语》《老子》,又看《庄子》《周易》,这些都是讲的小事,会增加什么好处呢!天下重要的书籍,只有《战国策》。"到了京都以后,去游说会稽王司马道子,受到了特别亲切的款待,几乎扰乱了朝政。不久就被杀了。 【评析】 袁悦觉得《老子》、《庄子》以及《周易》这些书上写的东西很烦琐,没有什么用处,便无心赏阅,只钟爱《战国策》。虽然他因此而在战略战术上获益匪浅,也因为这方面的才能取得了司马文孝王的优厚待遇,可是最后还是落了个被杀的命运。其实也正是因为他所摒弃的那些他认为烦琐的书里面讲的都是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和基本的做人的道理,是我们必须具备的道德基础,他连这些都没有学会,怎么能行?而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里,仅仅具备一技之长,可以得到重用,但有的时候也会因此而丧命。 王雅荐王珣 【原文】 孝武甚亲敬王国宝及王雅[1]。雅荐王珣于帝,帝欲见之。尝夜与国宝及雅相对,帝微有酒色,令唤珣。垂至[2],已闻卒传声,国宝自知才出珣下,恐倾夺[3]其宠,因曰:"王珣当今名流,陛下不宜有酒色见之,自可别诏召也。"帝然其言,心以为忠,遂不见珣。 【注释】 [1]王国宝:字也叫国宝,王绪的从祖兄,因和司马道子有姻亲,也深受信任。会稽王司马道子辅政时,重用王绪、王国宝,两王互相勾结,扰乱朝政,后来王恭、殷仲堪联合起兵声讨,王绪被杀,王国宝被赐死。王雅:字茂建,曾任太子少傅、尚书左仆射。 [2]垂至:即到,就要到。 [3]倾夺:争夺。 【译文】 晋孝武帝很亲近并且尊重王国宝和王雅。王雅向孝武帝推荐王珣,孝武帝想要召见他。有一夜,孝武帝和王国宝、王雅对坐喝酒,孝武帝脸上略带点酒色,便下令召见王珣。王珣将到,已经听到了吏卒传话的声音,王国宝知道自己的才能在王珣之下,恐怕王珣会争夺显职和宠信,就对孝武帝说:"王珣是当代的著名人土,陛下不宜带着酒色召见他,可以另外召见。"孝武帝认为他的话说得对,心里认为他是忠心,终于没有召见王珣。 【评析】 历史上的王国宝一直就是一个奸险小人的形象。这种人总是为了自己的名利、地位而处处动用心机,把自己修饰得冠冕堂皇,把理由说得天衣无缝,只为了达到巩固自己势力的目的,挖空心思去巴结上司来保住自己的地位,因此不择手段。这里说的就是他装出忠心的样子,怕王珣夺去他在皇帝面前的宠信,而找借口把王珣觐见表现的机会给剥夺了,他的巧言反倒让司马曜更加相信他的忠心。古代多少贤臣就是被这样的人陷害,甚至性命也不保。使得真正有才能的人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这样的人太过自私,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被侵犯而不惜做出让人鄙夷的种种行径。 王绪谗殷仲堪 【原文】 王绪[1]数谗殷荆州于王国宝,殷甚患之,求术于王东亭[2]。曰:"卿但数诣王绪,往辄屏人,因论它事,如此,则二王之好离矣。"殷从之。国宝见王绪,问曰:"比与仲堪屏人[3]何所道?"绪云:"故是常往来,无它所论。"国宝谓绪于己有隐,果情好日疏,谗言以息。 【注释】 [1]王绪:字仲业,王国宝的堂弟,曾任会稽王司马道子从事中郎,深受宠信。 [2]术:对策。王东亭:即王珣。 [3]比:近来。屏人:不使他人在场。 【译文】 王绪屡次在王国宝面前说荆州刺史殷仲堪的坏话,殷仲堪对这事很担忧,向东亭侯王珣讨教对付他的办法。王珣说:"你只要一次又一次地去拜访王绪,一去就叫手下的人退出去,于是谈别的事情;这样,二王的交情就疏远了。"殷仲堪照他所说的去做。后来王国宝见到王绪,问道:"你近来和殷仲堪在一起,赶走随从,都说些什么呢?"王绪回答说:"只不过是一般往来,没谈别的什么事。"王国宝认为王绪对自己有隐瞒,果然两人的感情日渐疏远了,谗言这才平息下来。 【评析】 王绪为了要取得王国宝的信任而陷害殷仲堪,聪明的殷仲堪觉察后便去向王珣求教,王珣教了他一招,最后王绪不仅没有达到目的,而且还害了自己。 |
返回目录 | 上一页 下一页 |
|
|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QQ:11180768 浙ICP备0501916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