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刘义庆《世说新语》在线阅读及下载 >>《俭啬第二十九》原文及翻译上一页 下一页     

俭啬第二十九


和峤性至俭
【原文】
和峤[1]性至俭,家有好李,王武子[2]求之,与不过数十。王武子因其上直[3],率将[4]少年能食之者,持斧诣园,饱共啖毕,伐之,送一车枝与和公。问曰:"何如君李[5]?"和既得,唯笑而已。
【注释】
[1]和峤:字长舆,生性吝啬,因此受到世人的讥讽。下文王武子是他的妻舅。
[2]王武子:即王济。
[3]上直:入官署值班。
[4]率将:带领。
[5]何如君李:跟李子树比,这车树枝怎么样。
【译文】
和峤本性极为吝啬,自己家有良种李树,王武子求他给些李子,只给了不过几十个。王武子趁他去值班,带着一班喜欢吃李子的小伙子,拿着斧子到果园里去,大家一起尽情地吃饱以后,把李树砍掉了,给和峤送去一车树枝,并且问道:"和你家的李树相比,哪个好?"和峤收下了树枝,只是笑一笑罢了。
【评析】
和峤为官清廉,但是家里很有钱,不过有个毛病就是太吝啬。他家里有一些很好的李子树,他小舅子王济问他要李子,他却只给了他几十个,于是王济便趁和峤不在的时候带人去他的果园里大吃了一顿,最后连他的树也给砍了,把树枝送还给和峤并讥笑他,和峤也只有苦笑不语了。


王戎俭吝送单衣
【原文】
王戎[1]俭吝,其从子[2]婚,与一单衣,后更责[3]之。
【注释】
[1]王戎:字浚冲,生性吝啬,极爱聚敛财物,世人常常以此讥笑他。
[2]从子:侄子。
[3]责:索要回来。
【译文】
王戎很吝啬,他的侄儿结婚,只送一件单衣,过后又要了回去。
【评析】
王戎生来就在大富大贵的家庭里长大,并位高爵显,却一点不像别人那样奢侈享受,反倒是异常的吝啬。他侄子结婚,他小气得仅仅就送一件单衣,而且还在等侄子结婚之后又把衣服要了回来,等于是什么也没有送,真是让人难以接受。


王戎烛下散筹
【原文】
司徒王戎[1],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2]之属,洛下无比。契疏鞅掌[3],每与夫人烛下散筹[4]算计。
【注释】
[1]王戎:即王安丰。
[2]水碓(duì):利用水力舂米的工具。
[3]契疏:地契、文书、农具等。这里统指农庄的经营。鞅掌:繁多的样子。
[4]筹:又叫筹马、筹码,计数用的工具。
【译文】
司徒王戎,既显贵又富有,房屋、仆役、良田、水碓之类,洛阳城里没有人能和他相等。契约账簿很多,他常常和妻子在烛光下摆开筹码来计算。
【评析】
出身显贵的王戎凭借着家族的地位和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但成就了自己的地位,而且也已经成为了洛阳首富,在洛阳无人能比。但是他做事仍然还是亲力亲为,经常和妻子两个人在烛光下算账,一方面不放心把账目交给别人管理,另一方面可以每天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进出账目。而且他还自我感觉良好并乐此不疲,给人的感觉简直是个典型的守财奴。


王不留行
【原文】
卫江州在寻阳[1],有知旧[2]人投之,都不料理[3],唯饷"王不留行[4]"一斤。此人得饷,便命驾。李弘范[5]闻之,曰:"家舅刻薄,乃复驱使草木。"
【注释】
[1]卫江州:即卫展,字道舒,晋河东安邑人,官历鹰扬将军、南阳太守、江州刺史、廷尉。寻阳:县名,故址在今江西九江西,是江州州治所在地。
[2]知旧:故交;老友。
[3]料理:照顾;安排。
[4]王不留行:一种药草名,也称王不留。卫展送此物,暗示他不留友人。
[5]李弘范:即李轨,江夏人,官至尚书郎。当据《晋书》本传作"李弘度"。李充,字弘度,官至中书侍郎。
【译文】
江州刺史卫展在寻阳时,有故交和老朋友投奔他,他一概不帮助,只是送一斤"王不留行"。这些人得到了礼物,就起身走了。李弘范听到这件事,说:"我舅父太刻薄了,竟然役使草木来逐客。"
【评析】
卫展已是江州刺史,本来也该算得上是有名有利了,但是碰上以前的朋友去投奔他,他不但没有以该有的热情去接待,反倒以"王不留行"的草药送人,虽然名义上是送,但是只要人不傻,谁都知道是什么意思。朋友一见就明白卫展的意思,便马上坐车走了。卫展这样的做法也就把他的小气和势利显露无遗了。


庾亮务实
【原文】
苏峻之乱,庾太尉南奔见陶公[1]。陶公[2]雅相赏重。陶性俭吝,及食,啖薤,庾因留白[3]。陶问:"用此何为?"庾云:"故可种。"于是大叹庾非唯风流,兼有治实[4]。
【注释】
[1]"苏峻"二句:参见《假谲》。南奔,此时陶侃在浔阳(今江西九江西),庾亮自建康(今江苏南京)去见他,因浔阳在建康西南,所以说南奔。庾太尉:即庾亮。
[2]陶公:即陶侃。
[3]白:指薤的地下根部分,色白,可以吃,也可以再种。
[4]治实:务实之风。
【译文】
苏峻叛乱时,太尉庾亮南逃去见陶侃,陶侃很赞赏并重视他。陶侃本性吝啬,到吃饭的时候,给他吃薤头,瘐亮顺手留下薤白。陶侃问他:"要这东西做什么?"庾亮说:"仍旧可以种。"于是陶侃极力赞叹庾亮不仅风雅,同时有治国的实际才能。
【评析】
陶侃从小家境贫寒,在那样的环境里养成了节俭勤劳的习惯。苏峻叛乱后,庾亮因为抵抗不过,便逃往浔阳,见到了陶侃。陶侃见庾亮风流儒雅、气度不凡,并对他产生好感,留他做客。吃饭的时候,节俭的陶侃并没有什么好的饭菜招待,就给他吃薤头,庾亮并没有嫌弃,反而在吃完薤头的时候把根部给留下了。陶侃觉得奇怪,便问他原因,他说还可以把根留下来再种。他质朴勤劳的本性,正好符合陶侃的性格。于是便对他大加赞赏。过度的节俭就是吝啬,反之则就成了奢侈,适度地固守那份最质朴的本性才是大德。


郗倍大聚敛
【原文】
郗公[1]大聚敛,有钱数千万。嘉宾[2]意甚不同,常朝旦[3]问讯,郗家法,子弟不坐,因倚语移时[4],遂及财货事。郗公曰:"汝正当欲得吾钱耳!"乃开库一日,令任意用。郗公始正谓损数百万许。嘉宾遂一日乞与[5]亲友,周旋略尽。郗公闻之,惊怪不能已已。
【注释】
[1]郗公:即郗愔。
[2]嘉宾:即郗超。
[3]朝旦:早晨。
[4]倚语:站着说话。移时:过了很长时间。
[5]乞与:给予、接济。
【译文】
郗愔大肆搜刮钱财,有几千万钱,郗嘉宾很不同意这样做。有一次,嘉宾早晨来问安,按照郗家的规矩,子弟不能坐着,嘉宾便站着谈了好大一会儿,终于谈到钱财的事情。郗愔说:"你只是想要我的钱罢了!"于是就打开钱库一天,让他随意取用。郗愔原先只以为会损失几百万左右,嘉宾竟然在一天内接济了亲友和有交往的人,几乎都用尽了。郗愔听说了,惊诧不止。
【评析】
郗愔喜欢存钱,越多越好,却不舍得花出去。身为他儿子的郗超却和他截然相反,而且也不赞同父亲这样的做法,他趁着父亲大开钱库的时候几乎把他所有的钱都拿出来接济了别人,这让本来以为只会损失小量钱财的郗愔回家看到后都呆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QQ:11180768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