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谲 第二十七 曹操好为游侠 【原文】 魏武[1]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2],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3]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4]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5]出,遂以俱免。 【注释】 [1]魏武:即曹操。 [2]游侠:重义轻生又好招惹是非的人。 [3]青庐:古代结婚用的新房。用青布搭成的棚屋。 [4]枳(zhǐ)棘:乔木,果实黄绿色,可入药。 [5]遑迫:惊慌。掷:腾跃。 【译文】 魏武帝曹操年轻时,和袁绍两人常常喜欢做游侠。他们去看人家结婚,乘机偷偷进入主人的园子里,到半夜大喊大叫:"有小偷!"青庐里面的人都跑出来察看,曹操便进去,拔出刀来抢劫新娘子。接着和袁绍迅速跑出来。中途迷了路,陷入了荆棘丛中,袁绍动不了。曹操又大喊:"小偷在这里!"袁绍惊恐着急,赶快自己跳了出来,两人终于得以逃脱。 【评析】 因为两个人都有所谓的"游侠"性格,所以成了最亲密的好朋友,也经常做一些违反常理、离经叛道的事情。这里讲述的就是他们劫持别人家新娘子的事情。他们在这里上演了一出调虎离山之计,顺利把新娘子拐出去,这正中了他们下怀。而在逃跑途中不慎掉落荆棘中的袁绍真是让人发急,眼看着只能等着被抓了。情急之下的曹操只好大嚷"小偷在此",便把荆棘中的袁绍吓得跳出来了,从而顺利逃脱。曹操确实有点小伎俩,而且此时用得很恰当。 望梅止渴 【原文】 魏武行役,失汲道[1],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默林[2],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 [1]汲(jí)道:通向水源的道路。 [2]默林:青梅树林。 【译文】 魏武帝曹操率部远行军,找不到取水的路,全军都很口渴,于是便传令说:"前面有大片的梅树林子,梅子很多,味道甜酸,可以解渴。"士兵听了这番话,口水都流出来了。利用这个办法得以赶到前面的水源地。 【评析】 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只能用欺骗的手段让士兵们心里充满希望,才能渡过眼前的难关,继续支撑着找到水源;而士兵们心里也像曹操所预想的那样,都期待着曹操所说的那片梅树林,于是他们心里也有了目标有了希望,最终虽然没有什么梅树林,但是找到了他们最需要的水源地。 曹操使诈杀随从 【原文】 魏武常言:"人欲危己[1],己辄心动。"因语所亲小人[2]曰:"汝怀刃密[3]来我侧,我必说心动。执汝使行刑,汝但勿言其使,无他,当厚相报!"执者[4]信焉,不以为惧,遂斩之。此人至死不知也。左右以为实,谋逆者挫气[5]矣。 【注释】 [1]危己:加害自己。 [2]小人:亲近随从。 [3]密:暗地里,悄悄地。 [4]执者:被捉住的人。 [5]谋逆:想要加害曹操的人。挫气:挫伤了勇气。 【译文】 魏武帝曾经说过:"如果有人要害我,我立刻就心跳。"于是授意他身边的侍从说:"你揣着刀隐蔽地来到我的身边,我一定说心跳。我叫人逮捕你去执行刑罚,你只要不说出是我指使,没事儿,到时一定重重酬报你。"那个侍从相信了他的话,不觉得害怕,终于被杀了。这个人到死也不醒悟啊。手下的人认为这是真的,谋反者丧气了。 【评析】 这是由曹操一手导演的戏,而随从只是这个戏的配角,听从他的指挥,还相信曹操真的会重重地报答他,却没有考虑到要演的这出戏中曹操所说的那些情节其实一点都不简单。最后到死也死得不明不白。但是这场戏却收到了他预想的好效果。身边那些想要加害他的人都以为他有能预测别人要祸害他的先知,也都只好放弃了想要谋害他的想法。 曹操假梦杀人 【原文】 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1]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深慎此!"后阳[2]眠,所幸一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斫杀。自尔每眠,左右莫敢近者。 【注释】 [1]妄:随便。 [2]阳:通"佯",假装。 【译文】 魏武帝曹操曾经说过:"我睡觉时不可随便靠近我,一靠近,我就杀人,自己也不知道。你们应该十分小心这点。"有一天,曹操假装睡熟了,有个亲信偷偷地拿条被子给他盖上,曹操趁机把他杀死了。从此以后,每次睡觉的时候,身边的人没有谁敢靠近他。 【评析】 曹操为了证明他的话是说一不二的,为了验证他的话的效果,以求达到建立在众人心中的威信,就杀了个随从。于是别人再也不敢在他睡觉的时候靠近他,以免丧命。这样也为曹操增加了一份安全感。 袁绍遣人刺曹操 【原文】 袁绍年少时,曾遣人以剑掷魏武,少下[1],不着。魏武揆[2]之,其后来必高,因帖[3]卧床上,剑至果高。 【注释】 [1]少下:稍微偏下。 [2]揆(kuí):测量。 [3]帖:贴。 【译文】 袁绍年轻的时候,曾经派遣人夜里用剑刺杀魏武帝曹操,剑稍微偏低了些,没有刺中。曹操推测第二剑肯定会高些,于是就贴床紧卧,剑刺下来的时候果真很高。 【评析】 刺客们第一次因为刺得低了没有刺中,以为曹操还没有醒,所以刺第二剑的时候便纠正了所犯的错误,抬高了位置;而曹操其实那时候已经醒了,却装作没醒的样子,然后反其道而行之,躺得更低。于是让他们扑了个空,保全了自己。 王羲之诈眠脱险 【原文】 王右军[1]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2]。须臾,钱凤[3]入,屏[4]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5]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6]污头面被褥,诈孰眠[7]。敦论事造半,方意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8],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9]。于时称其有智。王羲之 【注释】 [1]王右军:即王羲之,是王敦的堂侄。 [2]起:睡醒。 [3]钱凤:字世仪,吴嘉兴钱尉的儿子,曾任王敦手下的铠曹参军。王敦失败后被杀。 [4]屏:屏退;使避开。 [5]逆节:指叛逆作乱。 [6]剔吐:呕吐。剔,一作"阳",通"佯",假装。 [7]孰眠:同"熟眠",酣睡中。 [8]从横:纵横。从,同"纵"。 [9]得全:得以保全。 【译文】 右军将军王羲之不满十岁的时候,大将军王敦很喜爱他,常常安排他在自己的床帐中睡觉。有一次,王敦先出帐,王羲之还没有起床。一会儿,钱凤进来,屏退手下的人,商议事情,一点也没想起王羲之还在床上,就说起叛乱的计划。王羲之醒来,已经听到了他们的谈论,就知道没法活命了,于是抠出口水,把头脸和被褥都弄脏了,假装睡得很熟。王敦商量事情到中途,才想起王羲之还没有起床,彼此十分惊慌,说:"不得不把他杀了。"等到掀开帐子,才看见他吐得到处都是,就相信他真的睡得很熟,于是才保住了命。当时人们都称赞他有智谋。 【评析】 王敦和手下商议谋反的事情,没注意到正在床上睡觉的王羲之,因为王羲之年幼,再加上心情紧张把房间里还有个人忽略了,此时他们才大惊失色。尽管王敦很喜欢他,但是一旦泄露后果也是不堪设想,准备杀了王羲之。聪明的小王羲之,知道这个时候唯有装睡才能保住自己的小命,于是装睡,也就逃过了这一劫。 温峤续娶表妹 【原文】 温公丧妇,从姑刘氏[1]。家值乱离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2],姑以属公觅婚。公密有自婚意,答云:"佳婿难得,但如峤比云何?"姑云:"丧败[3]之余,乞粗存活,便足慰吾余年,何敢希汝比[4]?"却后[5]少日,公报姑云:"已觅得婚处,门地粗可,婿身名宦,尽不减峤。"因下玉镜台[6]一枚。姑大喜。既婚,交礼,女以手披纱扇[7],抚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8],果如所卜!"玉镜台,是公为刘越石长史,北征刘聪[9]所得。 【注释】 [1]刘氏:既然是温峤堂姑母,应当称温氏,这里可能是随夫姓而称刘氏。又据《温氏谱》,温峤并未娶刘家女子,所以有人认为这是一篇虚构的文字。 [2]姿慧:貌美且聪慧。 [3]丧败:丧乱败落。 [4]何敢希汝比:怎么敢奢求像你这样的人做女婿呢? [5]却后:过后。 [6]玉镜台:一种玉制的梳妆用具,上面可以架镜子。 [7]纱扇:新娘用来遮脸的纱巾。 [8]老奴:老家伙,含有亲密调侃的意味。 [9]刘越石:刘琨,字越石,晋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曾任并州刺史、都督并冀幽三州军事,死后追赠侍中、太尉。在西晋衰微之时,有志辅佐帝室,司马睿在建康称晋王,身在北方的刘琨便派温峤南下劝进。刘聪:字玄明,匈奴族,十六国时期汉国国君。其父刘渊死后,他杀兄夺取帝位,后攻破西晋京都,俘虏怀、愍二帝。 【译文】 温峤死了妻子,随房姑母刘氏。一家人碰上战乱,辗转离散,只有一个女儿,很漂亮又很聪明,堂姑母托温峤给找个女婿。温峤私下里有意给自己定亲,就回答说:"称心如意的女婿不容易找到,只是和我一样的行不行?"姑母说:"经过战乱活下来的人,只求马马虎虎保住条命,就足以让我晚年安适,哪里还敢希望和你一样?"过后不几天,温峤回复姑母说:"已经找到一户人家,门第还过得去,女婿本人名声、官位全都不比我差。"于是送上一个玉镜台做聘礼。姑母非常高兴。等到结婚,行了交拜礼以后,新娘用手拨开纱扇,拍手大笑说:"我本来就疑心是你这个老家伙,果然不出所料。"玉镜台是温峤做刘越石的长史北伐刘聪时得到的。 【评析】 温峤看上了堂姑母的女儿,但是又羞于启齿,温峤早就有打算娶她的意思,就在堂姑母面前做了一番自荐,只是他这个自荐属于试探性的,因为在询问了堂姑母的择婿标准后,并没有明白告诉堂姑母要娶他女儿的就是自己,只是暗示了一下。当正式行礼后新娘发现新郎原来就是温峤之后竟大喜过望,可能她在之前也跟温峤一样,对对方都有好感,只是女子对于这样的事情更是不好意思说出口。到确认之后,才表现出自己的喜悦。 愍度道人立"心无义"说 【原文】 愍[1]度道人始欲过江,与一伧道人为侣[2],谋曰:"用旧义在江东,恐不办[3]得食。"便共立"心无义"。既而此道人不成渡。愍度果讲义积年。后有伧人来,先道人寄语云:"为我致意愍度,无义那可[4]立?治此计,权救饥尔!无为遂负如来[5]也。" 【注释】 [1]愍(mǐn):同"敏"。 [2]伧:粗俗,鄙陋。南北朝的时候南人用这个词来蔑称北人。侣:作伴。 [3]不办:不能。 [4]那可:怎么能。 [5]无为:同"勿为",不能,不要。如来:佛祖,这里是概指佛教、佛法。 【译文】 愍度和尚起初想过江到江南,邀一个北人和尚做伴,两人商量说:"在江南宣讲旧教义,恐怕难以糊口。"就一道创立"心无义"。事后,这个和尚没有去成。愍度和尚果然在江南宣讲了多年的"心无义"。后来有个北人过江来,那个和尚请他传话说:"请替我问候愍度,告诉他,‘心无义’怎么可以成立呢?当初想出这个办法,只是姑且用来度过饥寒罢了,不要最终违背了如来佛呀!" 【评析】 两个想要过江的和尚因为有同样的目的而中途结伴,但是都考虑到渡江最大的问题就是温饱问题,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商议出"心无义"说。但是北方的僧人没有一块同行了,就只剩下愍度道人自己,而他却坚持着过江以后仍然传讲当初为了解决温饱而创立的"心无义"说。北方的僧人就托人提醒他,那个所谓的"心无义"只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的幌子,根本不值得继续传扬那样的学说了,还是要回归佛教的真谛中去。 孙绰使诈嫁恶女 【原文】 王文度弟阿智[1],恶乃不翅[2],当年长而无人与婚。孙兴公[3]有一女,亦僻错[4],又无嫁娶理。因诣文度,求见阿智。既见,便阳言:"此定可,殊不如人所传,那得至今未有婚处?我有一女,乃不恶[5],但吾寒士,不宜与卿计,欲令阿智娶之。"文度欣然而启蓝田[6]云:"兴公向来,忽言欲与阿智婚。"蓝田惊喜。既成婚,女之顽嚣,欲过阿智。方知兴公之诈[7]。 【注释】 [1]王文度:即王坦之。阿智:即王虔之,字文将,小字为阿智。娶太原孙绰的女儿。阿为前辅助语气辞,无实义。 [2]乃:颇,甚。六朝的口语词。不翅:即"不啻(chì)",意思是不只,不止。 [3]孙兴公:即孙绰。 [4]僻错:怪癣、不通情理。 [5]不恶:不坏,不错。乃不恶的意思就是说非常不错。 [6]蓝田:即王述。 [7]诈:耍诈。 【译文】 王文度的弟弟阿智,不仅仅坏,而且年龄也大了,没有人和他结亲。孙兴公有一个女儿,也很怪僻、不近情理,又没有办法嫁出去。他便去拜访文度,要求见见阿智。见面后,便假意说:"这孩子必定合意,肯定不像人们所传的那样,哪能到现在还没有成亲?我有一个女儿,还不丑,只不过我是个贫寒之士,本不应和你商量,但我想让阿智娶她。"文度很高兴地告诉父亲蓝田侯王述说:"兴公刚才来过,忽然说起要和阿智结亲。"王述又惊奇又高兴。结婚以后,女方的愚蠢、顽固,快要超过阿智。这才知道孙兴公耍诈。 【评析】 孙绰利用了王坦之的虚荣心和他着急要替弟弟选亲的心理,先奉承了他半天,然后又降低自己的身份,把自己说成是个贫寒的人,只是因为出身不好所以耽误了自己那个好女儿,又因为贫寒而卑微地向王坦之家提亲。如此,王坦之信以为真,告诉父亲王述,王述刚好也为儿子着急,于是便高兴地应下了这门婚事。王坦之让自己的弟弟娶了孙绰的女儿,没想到孙绰的女儿比他弟弟还要笨。这时候才知道是孙绰耍的鬼点子。 谢玄少时好着香囊 【原文】 谢遏[1]年少时,好着[2]紫罗香囊,垂覆手[3],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与赌[4],得即烧之。 【注释】 [1]谢遏:即谢玄。 [2]着:佩戴。 [3]覆手:手巾之类。 [4]谲(jué)与赌:骗他以香囊为资本赌博。谲:诡诈,设计谋。 【译文】 谢遏年轻时,喜欢带紫罗香囊,挂着手巾。太傅谢安为这事很担忧,又不想伤他的心。于是就骗他来赌,把他的香囊赢过来马上烧掉。 【评析】 谢玄自幼聪慧过人,被谢安器重。但是他一个男孩子却总是喜欢佩戴手巾、香囊这些小饰品,谢安不免为侄儿的前途担忧,担心他不务正业,于是就想办法要让他归正,可是又不能明着抢走或责骂他,那样反会起到不好的效果。于是趁着和他做游戏的时候想办法赢了他的香囊,把它烧了,并劝说他以后不要再戴这种东西,谢玄从此以后便听谢安的话不再玩弄这些物什。 |
返回目录 | 上一页 下一页 |
|
|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QQ:11180768 浙ICP备0501916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