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www.5156edu.com
在线成语词典 在线新华字典 工具下载 地理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课外读物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会员区
所在位置:2005年高考作文湖南卷满分作文及点评 >>2005年高考作文湖南卷满分作文及分析 下一页     
 

〖LM〗〖BT1〗2005年高考作文湖南卷

  〖BT2〗〖XCTB1.TIF〗

  〖HTK〗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先要学会走,然后才会跑。任谁都跑过——无论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深切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跑的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HT〗

  〖BT2〗〖XCTB2.TIF〗

  “笙歌不知归何处,今朝园圃花又开。”在扑朔迷离的光环消退之后,2005年高考语文试卷如期面世,高考作文试题也以其朴实而不失个性的面目呈现在广大考生面前。面对湖南省的这道高考作文题,有两点值得同学们注意:

  〖HTH〗一是很好的导向性。〖HT〗“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因此,从考生自身生活实际出发,让考生去注重自我体验、自我认识,去思考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这是符合作文必须遵循的规律的。因为,如果没有生活体验,就必定缺乏有深度的思考;如果不去思考自我发展,就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如果没有对生活的深切的感受,就不可能写出真情文章来。如果说2004年湖南卷的“家庭教育”是一个让人感到并不陌生但毕竟有些脱离十七八岁的高中生生活实际的话题,那么今年的“跑的体验”这一话题,的确是“任谁都跑过”因而都会有不尽相同的感受的话题,切合考生生活实际,人人有话可写。当然,如果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不主动地去感悟生活,就有可能会有许多话想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因而泛泛而谈。因此,人们完全可以从考生的不同体验中去审视他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的水平的高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湖南卷今年的这道作文题,对今后的作文教学溯本归源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HTH〗二是很强的限制性。〖HT〗有不少专家指出,近几年不少考生“以形式的花哨来掩盖内容的空洞、思想的苍白和语言的平淡”,在对2004年高考湖南卷的作文评析中,专家也认为,“很多考生的作文思想幼稚、简单,但形式花哨”,这与我们平时在作文训练中过多注重了形式、表达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情感态度的引导与点拨有关,因此考生作文有真情实感的佳作越来越少,尤其是在议论文方面,更难找到有思想深度、有独到认识的佳作,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因为考生对议论文的文体形式难以把握,而事实上,考生对生活体验的欠缺,对生活思考的肤浅,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也许是为了印证专家提出的这一看法,今年湖南作文题的限制性很强。从话题本身来看,中心词是“体验”,这本身就是一个意义比较抽象的词语,词典上的意义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因此,题目明确引导考生去写自己“难忘的经历,深切的感受,独到的认识”,并且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写。考生如果写的是他人的体验,就不能算是准确地理解了题目要求。另外,考生也不可忽视话题中“体验”的限制语“跑”,如果写的不是“跑”的体验,而是其他方面的“体验”,显然属于离题。从文体选择上来看,题目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也就限制了考生写“诗歌”“剧本”或其他“另类”文体,这尽管与“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提倡多写自由作文”等主张有些抵触,甚至也可以说是今年湖南卷作文题的一点缺陷,但这一限制体现了命题人对纠正作文训练中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花哨”的良苦用心。

  〖JP3〗由于限制性强,写作时,考生应该从认真体会材料中的提示语来拓展写作思路。“无论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这个提示语很重要,它告诉考生写作时可不局限于只写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能够亲眼见到的“跑”的体验,还可以写“心灵上”的“跑”的体验。“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先要学会走,然后才会跑”这一提示语,引导考生应该去仔细琢磨“走”与“跑”之间的关系,先学会走,然后才会跑,这是符合人的自身成长规律的,因此,可以这样联想:做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要打好基础,要脚踏实地,要务实;相对于走的人而言,跑是一种努力进取的姿态,是一种考验;只要自己在“跑”的过程中坚韧不拨、持之以恒,最后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甚至会认为“跑”是一种享受。〖HTK〗〖JY〗(罗小军)〖HT〗〖JP〗〖HJ15mm〗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