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的使用 1.考查虚词的两种题型: (1)辨析句子中虚词使用的正误; (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1)辨析句子中虚词使用的正误。 如1997年高考题: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由于改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 B 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群众的称赞。 C 这个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日益严重,许多人认为,采取货车在规定时间内不准进入城区的措施,未尝不是一个缓解矛盾的办法。 D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如1998年高考题:依次填入下列一段句子横线中的关联词,恰当的一组是( ) 小说家应尽可能地把人物对话写的流利自然,生动活泼, 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讲故事或作报告, 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 不写稿子, 应像一篇文章。 A 虽然 而 却 即使 也 B 尽管 可是 而 虽然 但 C 尽管 而 却 虽然 但 D 虽然 相反 可 即使 也 2.常见虚词错误有三种 (1)重复使用;如“为了优化高职生源结构,促进高职改革和发展,并且也是为了盘活中职,打通中职通向高职的渠道,我市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2)滥用虚词,“面对千疮百孔的祖国河山,所以无数仁人志士忧心如焚,千方百计地探寻着救国之路。” (3)故意混淆关系,如“祖国未来的路极不平坦,我们只要抓住好每一次机遇,就能去迎接每一次挑战,就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3.虚词辨析 (1)从词性的角度辨析。如“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作转折连词,后者除有同样的性质、功能外,还可以作副词,如“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小品演员。”“诚然,你的意见是对的。”“你的意见固然不错,但现在情况紧急,已经容不得等待了。” [练习1]辨析下列画线的虚词,区别它们的用法。 1.他来的太突然,以至于我们想准备也来不及。 2.他忽然就来了,我们怎么准备得及呢? 3.冰雹猛然间落下来,想躲也躲不过。 4.别人想去都去不了,他竟然不肯去! (2)从词语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如介词“对”和“对于”,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地方有些不能换用“对于”: (1.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例如“小黄对我笑了笑”“我们对你完全信任”。 (2.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的意味的,只能用“对”。如“他对工作很负责”“老师对我们好极了”。 (3.“对”可用在助动词前、副词前或后,也可用在主语前(有停顿),意思相同。如“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我们对这件事回作出安排的”“对这件事我们会作出安排的。” 对于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 [练习2]判断下列虚词的用法,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他对这篇小说不够熟悉,你问他也是白问。 B 乡亲们对于自己的子弟兵投入了大量支持和帮助。 C 老王对公司的新措施有些看法,也是正常的。 D 对于上级的命令,当士兵的岂敢不遵从? 3.从词语搭配的角度辨析。许多关联词语的搭配是固定的。 如:表并列关系的“也……也”“又……又”“既……又”“一方面……另一方面”“有的……有的”等; 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仅……还……”“不但不……反而……”“连……也……”“尚且(也)……何况”等; 表选择关系的“不是……就是”“要么……要么”“宁愿……不愿”“宁可……不”“与其……不如”“或者……或者”等; 表转折关系的“虽然……但是”“尽管……却”等; 表假设关系的“如果……就(那么)”“倘若(倘使、若)……便(就、那么)”“要是(要不是)……那么”“即使(纵然、就算、哪怕)……也”等; 表条件关系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还……都”“不论(不管)……总(不)”等; 表因果关系的“因为……所以”“由于……因而”“既然……那么”等。 [练习3]依次填入下文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些同志 懂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 知道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中的地位 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 当精神文明建设形势比较好,经济建设任务有很重的时候,他们往往 自觉不自觉地将精神文明当做“软”任务来看待。 A 不 不 尽管 然而 才 B 也 也 而且 但是 就 C 又 又 而且 然而 则 D 既 又 虽然 但是 也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 这么一条小船。 (2)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 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 (3)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 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A 况且 何况 而且 B 况且 而且 况且 C 何况 而且 何况 D 何况 况且 而且 4.从表达关系的角度辨析。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强调的是必要条件。 [练习4]依次填入下列文字空缺处的最恰当的关联词是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只能是两个文明同时建设相互促进的结果。( )两个都硬起来,( )能两个文明一起上;单有一个手硬,( )可能有一时的效果,( )最终两个文明建设都上不去。 A 只有 才 虽然 但 B 只要 就 即使 反而 C 因为 所以 尽管 可 D 既然 就 也 而 5.从语气的角度辨析。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如“难道”与“莫非”,前者多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及前者强烈。 [练习5]下列恰当的词语哪些表示的语气强烈些? A 你不该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离开别人。 B 你恐怕不该在别人有困难的是离开别人。 C 你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离开别人,合适吗? D 莫非你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离开别人,还算够意思吗? E 难道你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离开别人,也算够意思吗? 综合练习: (1)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论你们来不来,这次活动还是要如期开展的。 B 施肥过多,对农作物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C 这样做既不省力,效果也不好。 D 我关于医学的理论懂得很少。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美国科学家海弗里克曾将人肺纤维细胞的分裂与增值规律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推算人类寿命的方法。 B 这件事发生后,老师批评了他,同学们也觉得他这样对待父母未免太过分了。 C 她十分喜欢读书,只要有空,纵然是短短的几分钟,都不肯放弃阅读的机会。 D 烟和酒不是好东西,然而不能不坚决戒除。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有自己才有别人,有别人才有自己。自己也许愿意只顾自己, 自己和别人是相对的存在,离开别人就无所谓自己, 他得顾到家族亲友, 社会国家更要他顾到那些不相干的别人。 “自了汉”不是好汉,“自顾自”不是好话,“自私自利”、“不顾别人死活”、“只知自己,不知有人”的更不是好人。 A 但是 一方面 一方面 因而 B 既然 所以 并且 因而 C 既然 一方面 一方面 所以 D 但是 所以 而 所以 (4)为下面一段文字的五个空缺处选择恰当的一组虚词: A 我不由得想起了与之相反的一些令人赧颜的现象。家用电器,日常百货, 独货,合货 国营工厂,挖空心思给产品起个洋名字, 再卖给国人,却 国人是否方便。 出现了因看不懂“洋文炮仗”放法而把手崩坏了的事情。 A 不仅 而且 但是 无论 于是 B 无论 还是 然后 不管 于是 C 无论 还是 接着 不管 却 D 不仅 而且 然后 无论 却 虛词使用例析 1 我对他笑了笑. 2 我们决不能对困难低头.[\"对于\"和“对”都可以引入对象,但“对”有针对之意,动作性较强,有时不能用 “对 于”,如 1 、2两例] 3 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应换成\"对于\",以取消针对性.] 4 科学著作对于我们这些初通文字的人是很难看懂的.[\"对于\"的前后施动方和受动方位置顛倒.] 5 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 ,至今还沒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多了\"对于\",导致主语残缺] 6 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么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何况这么一只小船.[\"何况”用于反问语气,前后两句的意思 有对比性] 7 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况且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况且”用于陈述语气,后句补充交 代更重要的理由.] 8 上海地方这么大,何况你又不知道他的地址,怎么找?[应换用“况且”] 9 北京都下雪了,况且哈尔滨?[应换用“何况”] 10 晚会上,广播艺朮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称赞.[有了“无论”,后句应有“多么” 、“怎样”或选择性词语“还是” 、“或者”等] 11 如果根本不读书或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者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用得对] 12 他读得很熟,以致能全文背诵.[“以致”表示不好的结果,应换成“以至”] 13 改革幵放以来,许多国家政府和我们做生意,以至建立贸易伙伴关系,这是可喜的.[“以至”用得好. 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的延伸] 14 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致无穷.[应改用“以至”] 15 尽管天冷天热,他们始终精神饱满地干活.[应换用“不管”,表选择关系] 16 不管天气很热,他们始终精神饱满地干活.[应换用“尽管”,表转折关系.也可换很为多么,满足“无论” 、“不管”后面可加“多么” 、“怎样”的条件] 17 一个人的个性不是天生的,是由于他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应把“由于”改为“由”,并删去“所”.] 18 由于改编者沒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 弱了原作的思想性.[“由于”不能直接与“反而”搭配.应在“反而”之前加上“不但没有加强原作的思想性”] 19 由于山峡回环曲折,反而望不到南天门了.[应在“反而”之前加上“不但不能更清晰地看到南天门”] 20 为了中国电视剧事业作出不懈努力的北京电视艺朮中心,走过了十年幵拓进取的道路.[“为了”表示目的,这里是引进努力的对象,应改为“为”] 21 学校及时就这件事向全体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向\"不具针对性,应改为\"对\"] 22 明天参加座谈会的人不宜过多,以五六人即可.[\"以\"一般构成\"以.....为....\"格式,这里可改为 \"以五六人为宜\"] 23 这所医院组成一个以領导 、医生 、护士三结合的七人防治小組,经常深入连队和家属区.[应在 \"护士\"后加上\"为成员的\"] 24 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作了一定分析之后,从而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从而\"连结 上文的原因 、方法和下文的结果 、目的,应改为表示层进的\"进而\"] 25 中国女排以三比二击败了日本队.从而取得了七战七胜的成绩.[\"从而\"用得对] 26 参加研讨会的全体学者对汉语或英语都很精通.[后文有\"都\",应改\"或\"为\"和\"] 27 凡来馆借书者,須持单位介绍信或本人身份证.[\"或\"用得对,也可用\"和\",但意思不同} 28 *除非你去请,他才会来. *除非你去请,他不会来的.[两句都对,且意思一样.\"除非....不\"=\"除非....才\"] 29 *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 *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不出现一些差错.[两句都对,且意思一样.\"难免\"=\"难免不\"] 30 *他差点踩着蛇. *他差点沒踩着蛇.[如果是不愿发生的事,\"差点\"=\"差点没\",事情都没发生.] 31 *他差点考上了大学.[如果是愿发生的事,说\"差点发生\"就是没发生.] *他差点没考上大学.[也是愿发生的事,说\"差点沒发生\"就是发生了.强调发生得很勉强.如98年 考题中的\"由于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是勉强及格的意思.] 32 *我好容易才做完这道题. *我好不容易才做完这道题.[表示工作完成的过程不容易,用\"好容易\"和\"好不容易\"都一样.] 33 *这道題好容易做.[以工作为主语,表示工作没难度.] *这道题好不容易做[以工作为主语,表示工作难度大.] 34 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沒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应改\"在\"为\"从\",\"在....中\"是静态的,\"从....中\"是动态的,\"从....中得到\"具有\"到....中去拿 来\"的动态] 35 基于上述理由,我不赞成他当班长.[\"基于\"表示理由,用得妥贴.] 36 鉴于上次赛场上各自为政的教训,我主张换队长.[鉴于引出经验 、教训,后文指出应对措施.] 37 你这样通情达理,就最好不过了.[应换\"最好\"为\"再好\",] 38 你最好审时度势,別干出蠢事来.[\"最好\"用得对,表示婉转的警告,暗含威胁口吻] 39 那种以松散闲适为乐的人,常常是事业心不强的人.[应改\"常常\"为\"往往\",表示多数人或多数情况 的趋同性.] 40 他学习努力,往往得到老师的表扬.[宜改为\"常常\",强调时间长或次数多.]
|